☆美人记
文/王平
秋风乍起,吹皱了秋水,也吹散了秋叶。青砖黛瓦间,石板小径蜿蜒,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皆是旧时风景。而今人看此景,竟生出许多不相干的感慨来。
我想,人心若有一轮明月,便不必惧怕世相迷离。烟火红尘中,原也可以赏落花,看云霞,聆风雪,品酒茶。这道理说来简单,世人却往往不解。他们总以为必须逃离尘世,方能寻得清净。殊不知清净原在心中,不在山野。
小巷深处,藤架之下,帘窗之前,不知可还有人对镜梳妆,为一段往事描眉?这问题横竖无人应答。如今的人,早已不兴这般作派。她们忙着在方寸屏幕上涂抹滤镜,对着虚无的影子微笑,却忘了真实的胭脂与肌肤相触的温存。
我曾见过一位美人,住在巷尾的老屋里。屋内陈设简雅,唯有一张梳妆台,台上常年备着胭脂水粉。美人每日必要对镜梳妆,有时浓艳,有时淡雅,有时只是随意点染。问她为何坚持,她只道:"梳妆时,镜知道心在想什么。"这话初听矫情,细想却极妙。指尖掠过面颊,粉黛晕染眉梢,原是心事的另一种吐露方式。
秋风掠过小巷时,常携着几片花瓣闯入美人的窗棂。美人不恼,反将落花别在鬓边,权当点缀。她说每片花瓣都是季节写给美人的情书,只是无人懂得解读。这话未免自恋,但由她说来,竟显得分外自然。
石板路上偶有行人经过,脚步声清脆,却匆匆。没人驻足观看墙头摇曳的蔷薇,或是门缝里探出的茉莉。人们急着赶路,却不知要赶往何处。美人常在窗内观望,摇头叹道:"走得快的人,往往最先错过风景。"
秋雨绵绵时,小巷便蒙上一层水雾,青砖黛瓦在雨中显得愈发朦胧。偶有撑伞的行人经过,像一幅移动的仕女图。美人此时最爱焚香,香气混着雨气,竟有种说不出的缠绵。她常说,熏香不在香的名贵,而在心境的闲适。这话听着奢靡,但看她慢条斯理地拨弄香灰,倒也觉得理应如此。
夜深人静时,月光穿过藤架,在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美人妆台的灯常亮至深夜,不是为了等什么人,只是习惯了与夜色对坐。她说黑夜是最好的知己,从不评判人的容颜。我想这话大抵不错,白日里太多的目光,反倒让人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
秋风又起时,美人走了。她的妆台还在原处,胭脂水粉依旧整齐摆放,仿佛主人只是暂时出门。巷子里的人照常生活,没人注意少了一个看风景的人。唯有那朵朵落花,依旧不请自来地造访空荡的窗台。
若心有明月,又何惧容颜老去?这话说来轻巧。可明月常有,而能映照明月的心,却不常有。烟火红尘中,多少人只顾追逐皮相,忘了滋养灵魂。她们能赏落花,看云霞,聆风雪,品酒茶,却从未真正与这些事物对话。
小巷深处,藤架下,帘窗前,是否还有人对镜梳妆,为一段往事描眉?答案或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世上总该有些事物,不为取悦他人,只为取悦自己。就像秋风吹落的花瓣,不为任何人飘零,只是顺应时节罢了。
美人走后,我偶尔会去那空屋坐坐。妆台上的粉盒里,胭脂已干。但每当秋风穿堂而过,我总觉得能听见玉簪在发间轻轻摇曳的声音。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