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一种温暖从梦中流过
文/刘志宏
“门前的黄河水啊,洗过那光脚丫;屋后的胡杨林啊,玩过过家家……”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黄河,流到我的家乡时已经浩浩荡荡,波涛汹涌了。在我的记忆里,每年夏季到来,黄河奔腾着浪花伸展开手脚,在南北两山成片绿树盛草簇拥的欢乐里,虔诚地善待着这片土地上一切拔节的生命。
那是我童年里最为留恋的日子,家乡的母亲河成了我们放飞童贞的天堂。记得盛夏来临,黄河两岸的野花恬静而淡雅,嫩绿的芦苇丛一片连着一片,河里的野鸭子悠闲地划开火辣辣的季节。每当我们放学,常悄悄地背着父母老师,和伙伴们一起跳入浑浊的黄河中,像泥鳅一样在水中钻来钻去。那种快乐总是充满着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就像那只渡船一样,用属于自己的一种方式证明着自身的存在。此外,那时的黄河水,虽是浑浊了一些,但整个河里不乏草鱼、鲤鱼之类。每每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轻轻一瞥,河里的游鱼竟可以看到它们的每一个细节:芦苇精致而秀气的缝隙间,鱼儿的鳞片闪闪发亮,鱼和芦苇自然地融为一体,顿时让人的心情也激动起来。于是,我和小伙伴便会在河边用淤泥围成一个小圈,跳下河顺着芦苇的根部慢慢的摸将过去,只要一碰到鱼,便速度奇快地下手,往往就有收获。我们将捉来的鱼放入小泥圈里,看着它们聚在一起唧唧渣渣的样子,那种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尤其夏雨飘泊,河水猛涨时,我们就会约上几个玩伴,带上捕鱼的工具,在河边尽情地捞,不管雨多大,衣服多湿,为的就是幼小心房中的那片温馨和灵动。“金风摇曳芦花舞,锦鳞穿梭戏水波。”是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地球最美的花朵。在我的梦中,那真是一种与大自然的和谐与默契,真正做到了行动和思想上的一致,让灵魂在黄河的滋润里达成了最终的放纵。
夏天黄河边上的夜晚,是一个热情无边的世界,也是家乡人消暑纳凉的最好去处。“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为了消暑,许多人家一到晚上,就会在黄河边铺一张大席子,四野蛐蛐唧唧、青蛙呱呱、蚊子嗡嗡伴着涛声织成悦耳的合奏,叫人潮热的心转瞬间归于寂静,心中却感慨黄河赠予我们美妙的音乐,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升华。最为美妙的是,夏夜的河风不急不慢,徐徐吹过脸颊,自然消除了蚊虫的叮咬。记得小时候,我们晚上在河边纳凉时,父亲总要点燃一截艾蒿,那种散发着中药淡淡清香的味道,像星星之火护卫着我们夏夜的酣梦,让蚊子落荒而逃,而那根被搓成绳子一样的艾蒿一直要燃到纳凉结束。我很喜欢艾蒿的味道,每年的端阳节,我都会跟父亲去山上采摘,回来后父亲把它搓成长长的蒿绳,挂在屋檐下,直等到来年盛夏再用。每每此时,河边又成了我们和天上星星的对话时光,眺望黝黑的苍穹,有人诉说鹊桥银河的爱恋传奇,有人讲着鬼怪狐仙的故事……不知不觉中,许多夜空中的五彩美景充实着童趣的豪兴,在追溯和幻想中让思想凉爽,爱意盈盈。
盛夏时节最富有情趣的,还有黄河两边淳朴恬静的茶园子。如今,人们的钱袋子鼓了,天然茶园子如雨后春笋顺势而生。最主要的是黄河岸边树荫浓郁,花香扑鼻,河风清凉,景色宜人,只要支上遮阳伞,摆上桌椅,便成了休闲消暑的好去处。小者只三五张桌子,大者有百十张桌子,叫人叹赞不已。茶园子的优势在于既保持了当地民俗文化,也显现着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方式,让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堡里的人们有了一个释放精神压力、休闲消暑的地方。来茶园子就是喝茶的,要一杯茶是人们休闲的首选。而当地最喜欢的茶品就是三泡台,这种独具地方特色茶饮,是这个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闲生活方式。三泡台里的茶一般用的是春尖茶,主要材料是冰糖、桂圆、葡萄干、包核杏、枣、枸杞、菊花、玫瑰花等。这八种茶料,都是家乡特有植物的精华,成为集品茗、保健、养生于一体,能达到品茗无闲事,养生不觉中休闲消暑的效果。如果再来几串烧烤边吃边饮,那滋味就更绝了。这时,你细细品味河水缓缓流淌的沿河景观,心头自然会涌现出一种十分恬静、十分欣慰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优雅惬意的环境,是和家乡人民为了黄河的千载流芳,承担起的责任与担当分不开的。遥想当年,当地政府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在黄河两岸持续地开展人工造林运动,南北两山人工造林面积从1万亩迅速发展到目前的58万亩,有力地美化了家乡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夏雨莅临黄河,雨景也十分迷人。家乡夏天的雨不同于南方轻柔妙曼的雨,这里的雨喜怒无常,适才轻轻拍击万物,轻柔婉转,却突然地失去了耐心,一阵急雨,从天外飒飒飞来,织成的雨帘让黄河两岸失去了距离,天与地、雨与河顿时朦胧成一片诗情画意。正当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满腔恶意,她却陡然间收敛姿态,忽放出一派天光,无数颗晶莹的水珠立刻如软化了的玉,伴着黄河的呼唤,盈盈如多情的从暗处窥人的眼波。当一切在转瞬间归于寂静,心中却感慨雨水制造美妙音乐的天籁,使心灵在自然中得到升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光流逝,不论今古,家乡的雨总伴着黄河空灵的迷离,不时带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切生命的惊喜。每逢落雨之时,我的思绪总如一片红叶飘落河边,荡起层层涟漪;脑海里不由地闪现孩提时在河边洗脚丫的情景。如今,夏雨飘黄河,家乡的大街小巷尽情地释放着自然的光芒——有人在黄河第一桥拍照,有人在黄河母亲雕塑驻足,有人干脆甩开雨伞,一任多情热烈的夏雨淋个畅快……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撑一把伞,一人漫步在黄河边,欣赏河边那几棵茂盛的“左公柳”。遥远当年那些湘鄂将士,是用怎样的精神与毅力种下了这些思乡之柳,在远离家乡的丝绸古道放飞满腔的豪迈与苍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动情处眼眸不禁湿润起来,我也情不自禁地吟唱几首古诗词,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当夏夜总要踏着黄河畔如水的月色,眺望天上飘着的浮云伴着轻风的节拍悠然而行,隐隐觉出黄河更有一种恬静与大美,更觉得自己骨子里流淌着黄河血脉,有份故情已根植心间、烙进骨骼。大河两岸灯火阑珊、河面上月影婆娑,仰望苍穹,云翳游弋。当皓月升起,倒映的月光被黄河浪迅速吞没,叫人惊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不经意顺着河水望去,惊讶这时候还有羊皮筏子载着游人顺水漂流,朗朗的月光静照水面,羊皮筏子随着巨大的涟漪慢慢向岸边展来,那种惊险也着实让人叹赞。弯腰捧起河水,水月从指缝间漏去,我不禁慨然岁月亦如此流水一逝不返。踌躇间,那筏子载着游人远去,月光依然,此时竟分不清哪个是天上月、哪个是水中月。正在感慨之际,朦胧的夜色里,天下黄河第一桥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这里行人如织,灯火斑斓,一排繁华景象。而河对面的白塔轮廓也镶上灯带,五彩多姿,倒映在河水中,如天上宫阙变幻迷离。黄河水就似琥珀美酒,平静的流着,中山桥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花灯闪烁,真是美轮美奂。回眸瞬间,黄河边那一座座巨大的水车轮廓清晰,骨架昂然,悠哉悠哉地旋转着时间的张力。一瞬间,一天的劳累和烦躁都消失在九霄云外,脑海里不由地涌现出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的诗句,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望着家乡月夜的美景,不由诗兴大发,用笔勾画出金城关及其周围山川的壮丽景象。
“水车转了千年,依旧吱呀呀,就像爷爷讲的故事,不会停下……”是啊,夏季的母亲河,让我对她有着一片难以抗拒的眷恋。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家乡视察黄河治理保护情况时,盛赞“黄河之滨也很美”。黄河,不仅仅是一条贯穿中国历史的长河,她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节,奔腾千载,壮美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我,无论身在何方,这种流淌在血脉里的河水,已经成为支撑我人生奋进的基点,促使我前行的动力。“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如今,当我每一次亲近黄河,看到它亲切的面容与质朴的奔腾,都有一种灌满全身的温暖从梦中流过……
作者简介:
刘志宏,男,大专文化,政工师。1985年始发作品。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陕西日报》《文史博览》《大观》《散文诗》《西藏文学》《西部》《散文百家》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上。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