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季节说月亮
文/朱海明 诵/雪花飞舞
有句老话叫“月是故乡明”,这话一点也不假,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家乡的月亮就特别明亮,清如水明如镜一般的明亮。
“几时有明月,月月有明月,月明,最数上元月、中秋月;”这是我40多年前出的联根,曾在《秦皇岛日报》求对,可惜没有理想的佳对,直至今天。
家乡的秋月确实明亮得很。夜幕降临时,东山尖上升起一轮玉洁冰清的大月亮,好像离得很近又大又圆。转眼间月亮越升越高,越高离得越远可是越来越亮,当它升到半天空时早已盖住了所有星星,明而亮的银辉光照寰宇,天地间亮如白昼一般。
苏轼苏子瞻说:“月有阴晴圆缺”,意思是上弦月、圆月和下弦月,有圆有缺,并且有阴有晴,朗朗明月出现在晴天,另外就是阴天也就是云遮月了,而彩云追月则是云遮月中最美妙的景象。
那是好多年前了,中秋夜幕降临之时,饮茶赏月,兴尽之时夜色已深,正要入睡时偶然隔窗遥望,高天上突然出现了云遮月的奇景,浓淡相间的云彩,一团团一片片相邀着往东飞去,云彩中皎洁圆润的月亮时隐时现,煞是好看。云彩和月亮纠缠追逐在一起,是月追彩云还是彩云追月,抑或是云彩和月亮追逐嬉戏玩耍?让我着实难以断言……
“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唐代吕岩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明月高升,彩云缭绕,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令人读之感慨良多。
出于对秋花秋月和自然美景的热爱,我也有一首小诗冠名“秋情花月”,诗曰:
明月彩云天上景,彩云追月无限情。
万古苍穹中秋月,花移月影入画屏。
我自诩为国粹派,而且是正宗的,凡是优秀传统文化我都喜欢,真心的,包括广东音乐。因为那是地域色彩鲜明的传统丝竹乐种,其中的不少名曲成了国宴和迎宾音乐,从而被誉为“国乐”。
《彩云追月》是广东音乐的优秀作品,曲调轻柔而舒缓,欢快而缥缈。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把这首曲谱抄送到北京,很快成为皇家的宫廷音乐,并且广为流传到今天。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