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师生情
/骏马
序: 一封学生致老师的怀旧书信,一首记录四十年师生重逢的诗作,将户县光明中学高七二级的青春记忆与师生情谊,藏进了跨越半世纪的时光里。
赵老师:
翻读您15年前写的《永远的高七二级》诗文,格外亲切!字句都勾着校园往事:课堂上您滔滔不绝,我们洗耳恭听;去生产队学农,在校办工厂学工,还有挖防空洞的那些日子……您当年总叮嘱我们“多读书,心里就有方向”,这句话我记了大半辈子。而龙年春节的那场重逢,更让诗里的岁月有了真切的暖意。
龙年大年初一,在东韩村的聚会上,您现场吟诗后,赠我《初红文选》《初红诗选》。捧着这两本带着墨香的书,就像又接过了您当年递来的教诲,心里满是温暖!平日逐篇研读,收获很大。如今退休后学写文章能有点进步,全是得益于您诗文中的笔法与道理。
我把您的诗作好好存着,也将您的赠书心意、那些校园往事一同藏在心底,永作纪念。愿您健康长寿,墨书长青!
学生:白玉俊
注:下文诗作《永远的高七二级》为赵老师(笔名初红)15年前所作,字里行间都是我们高七二级师生的共同岁月。
永远的高七二级
初红
题记:龙年春节,我与分别四十年的户县光明中学高七二级学生,在东韩村欢聚。
文化革命,神州不宁, 一九六九,我到光明, 高七二级,百名学生, 和我有缘,结下深情。
备战备荒,学工学农, 白天上课,晚上挖洞, 大学停办,壮志成空, 迷途羔羊,不辨西东。
四十春秋,潮起潮涌, 光明中学,变成六中, 娄敬夜雨,难觅踪影, 校园往事,常常入梦。
金龙腾飞,师生重逢, 桃李盛开,笑对春风, 难忘光明,难忘旧情, 高七二级,伴我终生。
龙年那次重逢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老师刚下车,老远就朝我们挥手,唤着名字:“玉俊,当年你个子高,总坐在教室最后排”“白战战,挖洞时你总抢着干重活”“沈秀芳,你发表的文章看到了”,仿佛这四十年的时光从未隔档。听着您熟悉的声音,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那个年代。您还记得吗?当年我因“大学停办”消沉了好一阵,您蹲在操场老槐树下劝我:“路不是只有一条,把本事练扎实,到哪儿都能站稳脚。”那句话,后来成了我报名参军时的底气。
赵老师的关怀不仅停留在光明中学的岁月,更延续到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恢复高考后,已离开高中课堂五年的农村学生,经常找您批改作文,您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辅导;聚会上,当年考上大学的郭孟社、郑创林、王利元老同学,提起您的辅导仍激动不已,话匣子收不住。不仅他们,就连我退休后学写诗句,每当捧着拙作请教,您也总会像当年批改作业一样认真指教。我曾写过一首《改诗》字句,记录下这份情景:
师生坐在衣镜前,
初红给我改诗篇。
改句修标点,
分段理行间。
悠悠师生情,
融在诗里面。
越读越上口,
边看边赞叹。
忽然抬头看,
倦容展笑颜。
老师为我整衣装,
学生帅气又阳光。
这几句粗浅的文字,便是我对老师这份悉心教诲最朴素的感谢,而您当年在课堂上讲的“做人要正,做事要实”,对我这个曾服役、后从警多年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书里的道理,更成了我穿军装保家、着警服为民时,始终揣在心里的标尺。就像您当年批改作业连一个错字都要圈出来耐心讲解,我办案时也不敢有半点马虎。这份藏在您15年前诗作里、记在我们心底的师生情,跨越半世纪仍温热如初。
往后岁月,课堂的书声、操场的欢笑、槐树下的叮嘱,必将伴着这份情谊,愈久愈浓;这份历经半世纪洗礼的悠悠师生情,也定会在时光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骏马,原名白玉俊,籍贯陕西鄠邑,中共党员,曾服役、从警,退休。爱好文学,常用文字记录岁月里的温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