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企业,
一个接地气的称呼。
他们来自民间,熟悉艰难困苦,没有大树庇荫,只靠自强不息。
他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摸爬滚打,在默默无闻中奋斗,在九死一生中幸存,春意盎然时,草根欣欣向荣,寒风冷冽中,抱团取暖坚守。
新的时代,
需要一大批伟大的草根!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从市场洪流里锻炼出来的一大批草根企业家,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中国力量的代表。
他们是各类媒体追逐的焦点,任正非餐厅排个队就能传遍朋友圈,曹德旺到美国办汽车玻璃厂,美国总统自荐为其拍的纪录片站台,王健林一个小目标就能上头条,许连捷在机场吃快熟面网上也能成热点,王传福的新能源汽车使欧盟不惜撕掉自由贸易的伪装,举起禁售大棒,张一鸣的tiktok竞能让头号帝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如临大敌……
这些事情,放在三十年前那是不可想象的。
这批草根企业家许多已经年过花甲,却还在驾驶着巨轮,当着船长。有些人认为他们是贪恋权位,不肯放手。
在当下中国,“终身制”在草根企业家群体里,非但不是负面的,反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国家伟大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人类近代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伴随着大国崛起,都会有一批非常伟大的企业家随之诞生。这批企业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出身平民,家境苦寒,在体制外生存,最后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家一干起来就不知道退休为何物,常常七八十岁还精神矍铄,掌控着个各自的企业,还在这种年龄干出了了不起的成绩,是一代“终身制”企业家。
这些现象背后,都是因为草根精神的伟大。草根群体自立、自强、奋发、坚韧、求新、求存,事业让他们充满激情,
从美国到日本,这样的历史规律一次次得到了体现。
一百五十年前的美国,诞生了洛克菲勒、卡内基这样的工业巨子。他们运用各种手段,经过残酷的竞争,成为了产业大王。有人骂他们是冷血资本家,唯利是图,但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不约而同的将巨额财富还给社会,支撑起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钢铁大王”卡内基在84岁时结束了伟大的一生。他从一个童工做起,靠着勤恳的学习能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钢铁帝国,却在事业顶点把庞大的资产捐献给了社会,急流勇退,转而热衷于慈善,令世人震惊。他甚至说:“一个有钱人如果到死还是很有钱,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洛克菲勒以98岁高龄辞世,一生毁誉参半,但身后的遗产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在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依然矗立在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年仍为人类福祉提供研究资金,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在延续老洛克菲勒未竟的社会公益事业。
他们出身草根,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是“美国梦”的代表。这些传奇,小则励志,中则成为一国的精神支柱,大则推动了他们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美国时代。
六十年前的日本也是这样。在日本“奋迹”的六七十年代,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草根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和稻盛和夫这四人被称作“经营四圣”,引领着日本跨越二战后的废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大的经济力量,成就了巅峰的日本时代。
虽然现在盛景不再,但你看九十岁的稻盛和夫在逝世之前,依然不下火线,还帮积弊已久的日本航空在一年之内扭亏为盈,成就一段传奇。草根的求生意志与坚忍不拔深入他们的骨髓,伴随着一生,只有寿终正寝时,他们才会安心休息。
四十多年前,就在闽南的这片土地上,就在中国的县域城市晋江,一个世界工厂横空出世,不管来自何方,最后都汇成了这股滚滚洪流,造就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特区,成就了“晋江经验”的历史传奇。
从四十多年前“洗脚上岸搞创业”的泥腿子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有了晋江制造业的初级阶段,到二十年前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二代逐步接班人开始融入这股洪流,带进了知识产权和科研能力,逐步成为全球刮目相看的晋江奇迹。这个晋江奇迹不是随便叫出来的,是靠一种政策,靠一种觉悟,靠一种探索,靠一种生态,靠着每一个人晋江人内在的激情创造出来的!
当中华民族从一个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终于走向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时候,通过这个过程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富有,建立了自己的信心。通过这个过程,晋江从一块“赤土埔”,变成了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极富竞争力的县域域市,“晋江经验”更是成为全国县域现代化的样板和标杆。
现在,中国就像当年的美国和日本一样,也涌现出一批草根出生的伟大企业家,正是他们在背后不断推动着整个中国向前奋进,迎来大国崛起的新时代。
任正非已年近八十岁了,还在为华为谋划未来。任总出生在贫寒的家庭,由于父母的政治背景,从小就得不到主流社会的眷顾,好不容易在军队做技术正干得风生水起,又遇到部队裁军转业的浪潮,在无奈中下海,四十多岁的人,在国企中郁郁不得志。
任正非当时上有老下有小,带着父母在深圳住棚屋,青春不再,硬是顶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没钱、没人、没技术的情况下创立了华为,先做程控交换机的贸易,再到自主研发,低调做事,越做越大,充分发挥了自己前四十年里所积累的技术功底。当别人都在讨论企业“三年上市”,“十年成为世界五百强”的时候,他说“华为三代以内不讨论这个问题”。
直至今日,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企业,扮演着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解说者,任正非却说,华为的冬天来了,技术研发进入了无人区,前面没有模仿的对象,人才梯队也面临着三十年一次变革,面对这些问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当华为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疯狂打压,甚至连女儿孟晚舟都被无理拘禁的艰难时刻,当全民为华为的崛起感到骄傲,群情激昂的时候,任正非的大度从容、居安思危是那样地让人肃然起敬。
像许连捷,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被人看不起,为了改变命运从走街串巷买零货艰难起家,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走上了正轨,最后还进军国外,成为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
还有陶华碧,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婆,早年丈夫病逝,一个人挑着米豆腐在街边谋生,靠着独门的辣椒酱,慢慢生意越做越大,现在“老干妈”已经成了中国符号,超级IP,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但是她既不贷款,也不上市,她说上市就是骗钱,对扩张慎之又慎,到现在还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不赊账赖账。这个朴实的老太婆,奔驰车也不坐,还经常系着围裙在生产车间里转悠,几千人的工厂就靠简单的规章制度还有亲情管理来维系。
生意做得那么大,和当地政府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七十多岁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草根本色,低调,务实。
这些草根企业家,在体制外打拼,和体制内的人有根本的不同。他们一辈子见过多少大风大浪,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判断力,还有深远的经营哲学,是经历过市场洗礼所留下的“真金”。
企业需要他们,特别是在战略层面,拥有大智慧的人在幕后,如果能够以道御术,掌好船舵,谁还质疑他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呢?
而体制内的人在退休以后,最大的贡献就是不插手,所谓卸磨杀驴,船到码头车到站,如果老是闲不住,横插一竿子,那麻烦就大了,这也是体制内的局限性。
姜子牙当宰相前也卖过灰面,韩信受不了胯下之辱也就当不成将军。只有草根企业家群体,体验过常人无法理解的创伤与痛苦,在难以想象的艰苦与磨难中幸存,在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不被淘汰,明白成功只是偶然,而失败则是必然,才会长葆谦逊的心,从不侥幸,一辈子兢兢业业,殚精竭虑。
纵观历史,但凡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企业家的支撑。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常青树,他们都是都是“终身制”,要用毕生去实现理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如果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年代,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到发挥你才华的土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批草根企业家靠着前半辈子磨难,锻炼出惊人的才华,又恰逢其时的迎来了中国时代的巨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美国的经济学家科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认为中国的改革除了政府主导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由民间草根力量自下而上推动的改革,也就是“边缘革命”。
这里面包括了农村的承包制、乡镇企业、城市个体户、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等。相比起国有企业在改革之路上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反倒是边缘的力量、草根的力量大大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的进程。
所以,在中国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的,唯有草根!草根企业家不是体制内的圈养动物,也不是红顶商人,他们是纯粹的野生动物,是在市场丛林中靠着求生本能,经过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人精,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持续的生命力。
当人们还在议论这批草根企业家们没有退休计划,担心他们后继无人的时候,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些人正在成为中国第一批“终身制”企业家,这恰恰是一个伟大时代来临的重要标识。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草根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一种最伟大的本源性力量,在塑造历史的进程中是不可小看的,这是本质,这是常识,这是规律。
他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为这个国家的伟大时代奠定了一种基础,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只有草根力量的崛起,才有中国的崛起。我们应该为这批伟大的“终身制”的草根企业家喝彩!
在晋江,在东南沿海,在中国,生存着太多这样的企业,没有耀眼的光环,不处在社会热点产业,年产值不过数十亿,这样的特性决定了这类“隐形冠军”企业会在远离大众视野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可能永远登不了《福布斯》富豪榜、成不了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的胜利鲜有人喝彩,他们遇到的困难与迷惑、他们的寂寞也无人为之排谴。但他们异常坚强地活着,他们是不该,也完全不可能被遗忘和忽略的力量。它们其实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的脊梁。
“草根文化”这个词,不知从何而来,但这个词的内涵颇值得探讨。吃草根代表的是平民化的生活,日子也许是苦的,人们不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会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咬得草根,百事可做”。草根又是生气勃勃的,虽然一直埋藏在泥土里,但是它却永远都蕴涵勃勃的生机。
草根力量是互联网未来的主要推动力,草根的智慧来自亿万网民,把握好草根文化,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推动力量。
前些年,到云南西双版纳考察的时候,我被一种很奇特的树所吸引,树高足有七八十米,器宇轩昂,冠盖如云,如利剑般直刺蓝天。导游告诉说这叫“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之美誉。但奇怪的是这树往往是鹤立鸡群、方圆五里内低矮的普通林木只能龟缩其下,仰望其高,这种伟岸而孤独的望天树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因素,勐腊望天树这一珍稀热带雨林植物一直无人知晓,国外热带雨林专家从地理位置分析就片面地否定了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直到7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亲临勐腊进行实地科考、取样鉴定,终于发现了热带雨林龙脑香科树种的望天树,以此充分证实了我国热带雨林的存在,从而摘掉了中国无热带雨林的帽子,中国成为世界上森林类型最完整的国家之一。随之,望天树的美名也传遍世界各地,科学家、旅游者纷至沓来,一睹望天树这一万树之王、林中“巨人”的风采。
望天树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属龙脑香料,常绿乔木,其树叶呈长椭圆形、卵形或针状椭圆形,喜光或高温,不耐寒。树干笔直,不分叉,树高一般为70-80多米,胸径1米以上,通体圆直,雄姿伟岸,上摩云天,青枝绿叶聚集于顶,形似一把巨伞,是我国长得最高的阔叶树种。因此,望天树被称为万树之中的“王者”、林中巨人,犹如鹤立鸡群高居于其他乔木之上。人们称:望天树是森林中的王者、巨人,更是勇者,守护着勐腊的森林。望天树伟岸挺立的形象正是勐腊各族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秀品质的象征。
然而看似偶然出现,茕茕孑立的望天树,实则离不开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正如看似偶然出现的华为任正非,其背后是体制的力量,改革与开放,从两方面造就了任正非现象。
这些被撒下的种子经过许多许多年漫长的努力,根据各自的目标,有的成为了受欢迎的玫瑰;有的成了掠夺者,以掠夺的方式壮大自己的绞杀蓉;也有堕落成长如小草的,不求荣华富贵、不求飞黄腾达,只求悠然自得。而却有一种树种,总希望看一看最初的地方的容貌——故乡天堂。它不停地长呀长,不知道它是否已实现愿望,但它总是最靠近天堂,取得了更加令人羡慕的高度,人们就叫它雨林的巨人——--望天树。
也许有人认为这毫无道理,但望天树确实是一个执着、勇敢的小伙子,你看它那笔挺的身姿,可以证明它一直向着目标天堂努力,不曾有那么一小会的偷懒。它不枝不蔓,只在顶端保留几支必要的机构,绝对精兵简政,褪去浮华、刚显本色,证明它不曾彷徨失措,确定目标并实现目标是它的性格,坚韧、顽强是它的品质。
可以想见,如果像任正非这些人还困在体制内,中国无非是多一个郁郁不得志、满腹牢骚的老公务员罢了。体制外的出现,救了任正非们,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晋江有了“海”,一些在体制内被认为是废品的中年男人,妻离子散、扶老携幼、身拖病恙,一头扎进海里,居然硬生生打拼出一个个世界级企业。
其次,草根创业者还要感谢中国的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允许民营经济去纵横捭阖,才让这些草根摆脱掉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奠定了跟全世界接轨的基础。
一个伟大的企业成功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因素。它不需要拔苗助长,人工培植,只要给一个公平的环境,成王败寇,物竞天择。伟大的企业绝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千百亿砸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的雨露滋润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伟力之所在。
如果草根企业家们要感激这个时代,不是感激时代的扶持,而是感谢时代的放手,感谢这个时代为企业家提供了拼搏商海的无限可能性。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一棵望天树既然能够崛起,一片森林的产生也当有其可能性。任正非的崛起带有偶然性和极强的个人色彩,但是这也昭示了一种必然,一个伟大的时代——
企业家时代正在到来!
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指令干预之后,如何能够创造更好的商业生态环境,提供更到位的政策支持,使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能够成建制的出现,让更多的商人转变为企业家,这也是任正非现象留给国家和社会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晋江为例,从一个小小的海边小渔村,到年生产总值突破3800多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福建全省之首,全国前五,不过短短四十年,这个年轻的城市为草根企业家而生,它的荣耀加冕也彰显着草根企业家的力量。
历史的发展充满了绝对的必然和相对的偶然。偶然不能决定历史的走向,但却能极大丰富了历史的本身。任正非和华为的出现,似乎就是一个典型的偶然现象。
无论从历史沿革、改革开放的阶段性、还是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尚不具备大规模产生企业家、尤其是产生世界级企业家的土壤。如今中国号称“企业家”的群体中,商人依旧占据主流。
商人和企业家既有关联,更有本质性的不同。简单地说,商人以赚钱为己任,一切以钱的多少来衡量企业的成功和自己的成就,而企业家则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商业则是他所使用的手段与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缺乏企业家诞生土壤的真正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缺少传奇商人,范蠡、白圭、沈万三、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的经历令人深思或感喟,但他们都不是企业家。
自春秋战国以降,“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划分延续两千多年。地位低下的商人想要通过经商来改变世界几乎不可能,因此有抱负的商人们,或由商入官如胡雪岩;或由官入商如张謇;或干脆官商一体如盛宣怀,但归根结底,经商只是他们聚敛财富的手段,把持权柄才是他们安身立命、改变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十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让市场经济的浪潮撞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无数人的命运被深刻的改变。
一个美国的纽约客专栏作家在中国潜伏了十年以后,写了一本书——《野心时代》,他发现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相比,这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着更多人间戏剧。但可辨认的事实真相却不多,很多故事隐藏在重重帷幕之后,唯一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升起来的就是太阳”。这也是伴随经济狂飙突进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
“野心时代”这个形容非常传神,如今的中国相当于美国20世纪初的纽约,《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述的那个时代,鲜衣怒马、灯红酒绿,人人都跟资本捆绑,想以小博大,最后所有人都变成了短期化、功利化、吹糠见米的动物。
那时的中国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野心时代,无数人在这场财富狂欢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饭,找到了通往财富大门的密匙。
如今的中国也正是如此,老板们一改往日的落魄,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但舞台中上演的更多是关于金钱、野心和命运的悲喜剧,而绝少看到企业家的身影。从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暴雷的地产大佬“眼看你起高楼,眼看你宴宾客,眼看你楼塌了”的现象可见一斑。
四十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晋江诚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专注实业的企业家如恒安许连捷、安踏丁世忠、劲霸洪忠信等,但他们在庞大的晋江商人群体面前,仍然是绝对的小众。而且无论从影响力还是核心技术来说,晋江的实业家群体离高度全球化、打造高端产业也还为期尚远,更别提其他地区了。
我们往往喜欢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这种现象背后有很深刻的原因。这种科学、技术不分的现象常常表现在现代汉语的表达里,比方说我们经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含混之处,究竟技术是生产力?还是科学是生产力?
华为真正的突破,在于由技术上溯到了科研,并且在这方面进行持之以恒的、大手笔的投入,这种坚持,首先源于任正非个人的坚持。作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理工男,任正非给华为带来的是与生俱来的科研基因。
在当下,二次登台的美国特朗普的强势正在美国国内掀起轩然巨浪,退群不断,特立独行,背后是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深刻对立。英国的脱欧,实质是国家与联盟在利益上的各自为政,前途未卜。而中国,强势反腐,重建政治生态,力推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以中央政府的调配能力,在危机面前,上下同欲,能够在惊风怒涛里,集中力量,扬帆破浪。
大历史之下,复兴不可阻挡。中国不求霸道,但求王道。西方以象棋思维横行,处处决战,零和博弈。而中国,以围棋思维静观,韬光养晦,此消彼长。中国自不必与美国处处争锋,但也不再是陈腐破落的晚清,任人宰割。
企业可以倒闭,但行业永存。自从中国加入了WTO,全球化支撑起数以千万外向型企业的发展,而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近年来,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廉价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国内各种成本的提高,企业家的日子不好过了,开始了一轮轮淘汰过程,昨天一招鲜吃遍天,能够包打天下,每一年的经济以翻跟斗的势头发展,企业每年收入不增长个一倍都不好意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冬天来临,日子越来越难过。回过头来再看,我们曾经非常仰慕的很多明星企业,如今安在?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企业家可以倒台,企业可以倒闭,但是,行业永存!
尽管健力宝倒了,但是饮料行业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过去健力宝所代表的饮料行业,现在出现了千亿级的娃哈哈。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行业,行业永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不断替换的演员。多少百年企业也是从“傻大黑粗”走过来的,但时间的风霜洗去了昨日的鲁莽,最后以现代化的光彩跃然于世,所以与时俱进是企业家一定要铭记于心的永恒话题。
当然华为不是大学,任正非曾在内部讲话中说过,华为的技术最多只领先半代,绝对不会为了什么民族骄傲、技术引导者等虚名去花大力气搞一些很玄乎但不赚钱的东西,主要精力还是聚焦五至十年就能实现产业化的技术研究。但即使是这种程度的研究,也弥足珍贵。
今天的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3万名员工,其中研究人员占到45%,年均研发投入占到销售额的20%左右,2024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有28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用于半导体、5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近十万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这样一支研发队伍,几乎囊括了产、学、研各个领域。
这只队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如今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统治地位,除了长期积累外,和其开放的人才战略有很大关系。从贵州、中国,再到世界,舞台越来越大,任正非展现出的能量也越来越强,他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指令干预之后,如何能够创造更好的商业生态环境,提供更到位的政策支持,使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能够成建制的出现,让更多的商人转变为企业家,这也是任正非现象留给国家和社会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时代来了,这是草根喷薄欲出的时代,这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草根经济已经不是早期的野草,而正在成为了参天大树。
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产业,产业的基础是领军企业。而领军企业的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有力保护。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给草根企业发展鼓劲、保护,我建议:
将“民营”改为“民有”“,促进”变成“保护” ,制定一部《民有经济保护法》!“国营企业”已经改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何时改称“民有企业”呢?!
根据《辞海》,“营”:表示经营、管理、谋求、建造;“有”:表示所有、领有、具有、存在(跟“无”相对);如果只是“营”而未明确“有”,核心问题还是在产权。让“民有”与“国有”一样得到保护,共同发展!让草根企业也有机会成长成为“望天树“!
从上层建筑而言,民营经济保护已经不再是权宜之计,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国不兴。在任何一个社会,企业家都是国家经济的主体,没有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和崛起!
作者 吴乐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知一产业智库研究院副院长
《晋江经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为什么是晋江》《星辰大海的晋江》晋江三部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