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的守望
文/黄彩燕
每次离开家乡,站台就成了我心中最深的记忆。那一片狭长的空间,似乎承载了无数等待与告别,站台的尽头,有一名中年的女人,总是站在一根石柱旁,双手自然垂放,目光投向远方。她的身影在春风中略显佝偻,却始终坚定,不肯离去。
那天,母亲穿着一件蓝布衫,宽大而简朴,布料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皱褶叠叠,颜色渐渐褪去,却依然洁净。她站在那儿,迎着微风,布衫被吹得鼓起,像一只倔强的帆,迎向未知的海洋。站台上尘土飞扬,车辆来回穿梭,她的身影永远那么坚定扎根在那一角。
每当火车缓缓停靠,车门打开的瞬间,她会端正站姿,伸出手,用那条旧手帕挥别,扇动的手帕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到消失在视线里。那手帕成了她所有情感的象征,一个挥别、期待、守望的信号。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藏着无数的依恋与舍不得。她的手势渐渐缩成了一个白点,和迎面对驶而去的列车融为一体,却从未真正离开。
有次离别时我假装睡,但眼角余光从车窗倒影中,我看到她低头拭去眼角的泪水。那一瞬间,仿佛空气都静止了,她的眼眸泛着水光,心底的眷恋难以掩饰,也许那泪水是因为不舍,也许是怕我看出来她的脆弱。很快,她的神色变得坚毅,又挺直了脊背。她那瘦弱的背影,又变得如山一般坚韧,她继续挥手,仿佛在告诉自己,要守住那份执念。那一幕在我心中深刻如一幅画,难以忘怀。
岁月流转站台也面临着变迁着样貌,旧日的石柱被拆除,换成了光亮的金属栏杆。站台变得更加宽敞明亮,仿佛融入了城市的繁忙节奏。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列车的声音轰鸣不绝,带来无数离别和归来的故事。然而我走在这些变化之中,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那个人似乎从未离开过。
站台的背影像是一种印记,镌刻在时间的长河里。我的目光追随着那一抹熟悉的蓝色,像是无声的呼唤。即使再也看不到那旧石柱,那条布衫的轮廓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清晰。每次火车离站,心中那份守望似乎都在加深。那站台成了我与母亲之间的无形纽带,是信仰,是希望的象征。
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渐渐习惯了变化,站台的翻新带来新的体验,却不能抹去那份永恒的渴望。那一身蓝布衫的身影似乎在时光中晃动,穿越繁华与荒凉。她每日站在那儿,仿佛成了一尊守望者的雕塑。对我而言,那不仅仅是一段离别的场景,更是一种心灵的坚守。她守望的不只是我离去的身影,也守望着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
时间像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那河水带走了许多细节,却隔不断那份久远的眷念。母亲的身影在站台上,总是那么执着。她那蓝布衫的颜色,早已和记忆融为一体。仿佛只要站在那儿,她的守望就不会停止。站台的变化无法冲淡那份沉淀的情感。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我与那份陪伴。
每一次返乡,我都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再次见到她的身影。内心的渴望强烈得似乎要穿透空间的壁障。站台上的那个人,永远穿着那件蓝布衫,迎着朝霞或夕阳。她的目光总在远方,似乎等待着一份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归期。那等待成了一种无声的守望,一种不需要言语的情感表达。
岁月流转,站台的风景不断变化,但那个人、那身蓝布衫始终坚守在我心底。她的身影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象,而是一份责任,是一种无声的守护。像一根无法折断的绳索,牵引着我穿越时间的海洋。站台,变了样,却依旧站在我心中最温暖的角落。
我开始明白,那并不是简单的依恋,它更像一种信仰,守望也许不只是等待,还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那份执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蓝布衫的色彩在记忆中不断加深,仿佛染上了岁月的沉淀。那站台上的身影,成了我心中最重要的象征。她用行动诠释了爱与守望的真谛。
如今站台变得繁忙,人们匆匆而过,站台上的那些身影交替出现,唯独她那身蓝布衫的身影,似乎在时光中静止。站台的翻新像是一场盛大的变革,却无法抹去那被岁月打磨的记忆。那些挥手的动作、抹泪的瞬间,早已成为我心底不灭的火焰。
站台的守望像是一份执念,也是一份信仰,像一株坚韧的植物,在岁月的泥土里扎根,把每一次的离别都化作未来的希望。那身蓝布衫,不是普通的布料,而是母亲用心织就的情感密码。那片站台不再只是等待的场所,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港湾。
站在这里,我看见了不止那个人,更看见了一份无声的守望。那是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一种穿越时间的坚守。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我相信那身蓝布衫的身影会永远在那一角等待着,等待一个归来的孩子,等待一份不会消逝的爱。
我愿用一生去守望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站台不只是离别的终点,更是爱与守望的起点。那身蓝布衫的女人,用她的小心与坚韧,在岁月中编织了一段永恒的守望。每一次离家,她都在那儿静静等待,无声的守望,那是生命中最美的坚持。
站台的守望,永远不会结束,在那一片熟悉的空间里,一直站着的那个人,用生命在守护一种永恒的爱。她没有言语,却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中最深的情感。在我的心中,那身蓝布衫的身影变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线,照亮我未来的道路。
这份守望没有尽头,只有不变的信念。站台虽变,守望依旧。不论时光怎样流转,那份不离不弃的情感,将永远在心底深藏。那身蓝布衫的身影,象征着坚韧与温暖,也象征着一种无声的守望,永远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静静等待着。
作者简介:
黄彩燕,本人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灵感。希望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分享给更多人,传递温暖与共鸣。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