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之游
王慧仙
我生在甘肃长在甘肃,竟然不知道甘肃还有个兰山旅游景点。2011年6月份回老家甘肃探亲,路过兰州时,打算在外甥女家住一晚,然后就回合作看我姐姐去。可外甥女诚心诚意地留我们去兰山风景区旅游,为了不辜负她的诚意,我答应多留一天,结果在风景区玩了几天。
六月十九日,星期天,外甥女老二睡醒就忙着收拾出门玩要带的吃的,有水果、干果啥的。她催着我们随便吃了点早饭,就带我们去兰山玩了。上山坐的旅游车,山路七拐八弯的,每到一个转弯地方,心都跟着提起来。一路上看出去,一层层的梯田被风吹得像绿浪一样起伏,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点缀着。沟沟坎坎的地方,野山果挂满了树枝头,真跟画家画的油画似的,看得人入迷。
大概十一点吧,到了半山腰。我们进了外甥女提前联系好的一家农家乐茶馆,地方挺宽敞,又亮堂,干净还安静。挨着窗户坐下,没多久,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端来了三杯三泡台茶。茶汤清亮,能看到里面的红枣、冰糖、葡萄干,茶叶也慢慢舒展开了。外甥女拿出她准备的干果、水果、玉米、粽子这些吃的,我们边吃边喝边聊天,真是悠闲。坐在高处往下看,透过大玻璃窗,远远能望见起伏的山、弯弯曲曲的黄河把兰州城分成了两半。河两边的高楼大厦,你对着我我对着你,把平一点的地方都占满了。城被山四面围着,就像个金盆子养着鱼。再看近处,山清水秀,蓝天白云,根本没有一点儿黄土高坡的感觉了。这大概是这些年狠抓绿化的成果吧?让黄土高坡彻底变了样。
这里出门旅游跟我们在上海每次出去玩都不一样。在上海,我们是逛完景点再休息、吃吃喝喝。这儿可很特别,是先休息、吃好喝好,再去山顶公园玩。山顶可热闹了,宽宽的公路两边,农家乐茶馆一家挨着一家。是不是因为竞争太激烈啊?门面都装修得很漂亮,每家门口都有打扮精神的小伙子、姑娘,喜气洋洋地热情招呼客人。
走进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工湖,湖堤是用干干净净的大青石块砌的。湖水清亮得就像一面不规则的镜子,湖底铺满了鹅卵石。一群群黑色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三个孩子高兴得又是喊又是叫。大孩子馨馨找了个塑料瓶,抓了几只小蝌蚪放进去看、玩。可惜湖里没有鱼可以看,大概是因为海拔太高,鱼养不活吧?
再次前往世界海拔最高的旱地雪橇——京利兰滑道时,因票价昂贵本不打算体验,但三个孩子执意要坐,只得咬牙购票。大人怀抱孩童自行控制速度,既新奇惊险又舒适安全,还能饱览兰山自然风光。在葱郁林间缓缓穿行,令人遐思万千,流连沉醉于迷离幻境;待回过神时,方知已滑完两圈共618米全程,掠过八道弯轨,穿越28.8米落差的斜坡与平地。抵达终点后孩子们赖在滑车上不肯下来,四岁半的孙女欢呼:“太爽啦!下次还要来!”外甥女的儿子嚷道:“再来我就是大人了,不用姐姐抱着滑!”
转至三台阁拍照,凭栏俯瞰山下,偌大的兰州城仅由南北、东西两条宽阔主干道勾勒,齐整布局尽显恢宏。若能在山顶观赏夜景,定会成为令人陶醉的仙境……山顶商店、医院、饭店、旅社、小卖铺鳞次栉比,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可惜携老带幼不便留宿观景,只得在时间催促下前往农家乐晚餐。大盘鸡刚吃半盘,众人已腹饱肚圆,打包带走的分量足足可以再美餐两顿。
餐后沿新修的水泥台阶步行下山,陡峭处令人不敢俯视,唯恐目眩失足。最令人惊叹的是两个四岁半孩童的好胜心:爷爷抱着孙女在前,我们护着外甥女的儿子在后小心下行。行至半山平台,爷爷停下为孙女梳辫时,小男孩趁机拽着母亲的手超前疾行,频频回头催促:“快走!加速呀!”孙女见表哥领先,急扯爷爷衣角:“不能让他走前面!”随即挣脱怀抱。两个孩子你追我赶,竟自行走完了海拔三千米的兰山全程。
过后,回味无穷,以前路过兰州数十次,由于没处住而没多停留过,而今因为姐姐的二女儿在兰州工作,所以心安理得地住在她家,去了兰州的五泉山、白塔山、兰山,水车园等好多旅游景点,真是亲情是天,情意无边。
![]()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旅游等。早年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