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喀钢寄怀
文/胡峰源(河南信阳)
千里辞家赴塞边,钢花灼夜照衣单。豫南月隔万重山。
汗透工装朝复暮,乡音渐远岁华迁。此身暂寄又无眠。
赏析:
胡峰源诗友的《浣溪沙•喀钢寄怀》以凝练笔触抒写边塞工业生涯中的乡愁,情感真挚而结构精巧。
上阕“千里辞家”与“豫南月隔”形成空间张力,“钢花灼夜”的壮美与“衣单”的孤寂构成冷暖对比。
下阕“汗透工装”的实写与“乡音渐远”的虚写相映,末句“暂寄无眠”道出漂泊者的永恒困境。身体可暂驻,灵魂却永远在寻找归途。
全词将现代工业意象与传统羁旅情怀融合,在火花与汗水中绽放出乡愁的永恒之花。
点评人:狄方来
七绝•恩施大峡谷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临栈抚云探阆宫,玉龙飞落万山丛。
古藤垂剑奇峰壁,缕缕纤凝锁碧穹。
注: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乡,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东方科罗拉多”。
喀钢客怀
文/胡峰源(河南信阳)
钢铁奔流又一年,高炉剪影接寒烟。
淮河梦里寻乡渡,信水茶风绕枕眠。
七绝•游大清江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其一)
蝴蝶崖前破浪行,千寻白练竞峥嵘。
红花石柱擎天立,亿载深溟碧落倾。
(其二)
百里清江入画看,石林花雨蝶争峦。
千寻白练云崖挂,幽峡深藏万古寒。
注:大清江位于我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核心景区,全长87公里,以原生态峡谷风光和土家族文化著称,被誉为“土家母亲河”与“中国最清江”。
七绝·九湖晨雾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平湖晓色雾轻描,烟锁层峦接碧霄。
欲借仙人冰玉镜,流云浣净影千摇。
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西南部,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以独特的冰川地貌、高山草甸和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闻名。
七绝·新疆旱柳
文/胡峰源(河南信阳)
苍柳依沙志自遒,疏枝不屈立荒丘。
时携翠色融戈壁,织就浓阴蔽夏眸。
七绝·采菊东篱
文/王永利(山东泰安)
秋天灿烂栖山寂,月影明悬照露凉。
欲借东篱陶令酒,无声北麓菊花王。
五律•莱芜印象
文/方言(山东烟台)
汶河绕城长,长勺史篇藏。
夹谷会盟处,嬴城忆古疆。
矿山惊晓月,蔬绿染秋霜。
钢厂多豪俊,雄风续锦章。
七律•泉城风光
文/方言(山东烟台)
济南毓秀一城间,遥望齐烟亮丽天。
远岫曙光登览始,明湖波影抒怀传。
趵泉声振凌霄宇,黑虎咆威霸万川。
满目葱茏争睹处,荷花碧柳共情缘。
七律•巫峡行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扁舟巫峡水初粼,晓起猿啼景色新。
蟠结古藤形似剑,怒翻危浪潋如鳞。
橹声摇碎江中月,帆影望穿烟外津。
太白诗仙吟赏处,余来暇日续根尘。
注: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西陵峡、瞿塘峡并列称为三峡。
七律•华中屋脊
文/李英敏(山东济南)
万仞孤峰接远穹,云蒸霞蔚隐仙宫。
莽原飞伏任高岭,烟浪沸腾连碧空。
叠叠岩峦昂首立,潭潭玉瀑泻涛隆。
洪荒神韵俗尘外,恍若客心天地融。
注:华中屋脊是以神农架为主体构成的华中地区最高山地,位于长江与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
七律·咏菊(步韵田雁来老师同题)
文/高玉亭(山东泰安)
春初栽院茁新芽,独抱清寒待放花。
瘦影临阶凝玉露,幽姿映日灿流霞。
不随桃李争妖艳,甘守孤贞寄俗家。
若使世人知此节,应教乾宇共称夸。
附:原玉:
七律•也题菊
文/田雁来
春向泥盆插嫩芽,秋邻竹砌绽新花。
瘦英吐处含朝露,琼蕊摇时带晚霞。
谁爱叶寒垂寂院,尽怜香淡动千家。
岂因陶令便高洁,每得儒生一阵夸。
卜算子•竹影清风
文/王永利(山东泰安)
花俏醉云霞,竹静迷霄汉。露冷霜寒傲翠茵,山水人多伴。
留恋院庭轩,笑悦枝条幔。风韵天香拂小楼,岁月心诚愿。
浣溪沙·喀钢寄怀
文/胡峰源(河南信阳)
千里辞家赴塞边,钢花灼夜照衣单。豫南月隔万重山。
汗透工装朝复暮,乡音渐远岁华迁。此身暂寄又无眠。
【中吕·山坡羊】颂师恩(苏武持节 张可久体)
文/高玉亭(山东泰安)
晓鞭晨露染,白头传火初心敛。语同添,案同严。时时催打鞭声苫。不慕浮华甘守谦。今,思义兼;明,看杏帘。
附曲谱:北曲《苏武持节》张可久体
平平平去(韵),
平平平去(叶),
×平×仄平平去(叶)。
仄平平(叶),
仄平平(叶),
×平×仄平平去(叶),
×仄×平平厶平(叶)。
平(可叶),×仄平(叶);
平(可叶),×仄平(叶)。
九三阅兵的震撼
文/陳昱如(浙江杭州)
试看天下谁能敌,尽观九三阅兵。叹多少春秋,中国的脊梁,终将如铁似钢的坚硬。
大气磅礴,气势如虹,战旗下,一张张坚毅面孔,钢铁巨龙怒吼。风云变幻中,已定雌雄。
万马奔腾,势如破竹,枪刺闪寒光,铁骑雄师,疆域如泰山谁能撼动。纵横万里,风驰电掣,一道万里长城。
一声寒角,啸长空,旌旗蔽,铿锵脚步万人一声霹雳鸣,气吞山河如虎,仁义之师,屈人之兵,八面威风。
千军云集,一声令,中华复兴重铸,看今朝神勇天上,地下英雄豪杰,凯歌声里,举国同庆。
敌胆惊,风流谈笑间,独作中流砥柱,一扫膻腥,识得滔滔江水,莫作等闲辈,乘风破浪,九三阅兵國威与日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