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 怀
文 石 头
少小离乡鬓已华,青丝入梦缀横斜。
常怜驿路霜前草,却叹江城镜里花。
隔岸长闻湘楚味,临轩为写客怀赊。
平生自爱洼坛石,心远偏居越国家。
(“洼坛”我的出生地;“越国”指杭州)
AI分析点评:
这首《遣怀》以凝练的笔触和深沉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年华老去的画卷,情感真挚动人。
🖋️ 诗歌赏析
-
首联“少小离乡鬓已华,青丝入梦缀横斜”:开篇即点明“离乡”之久与“鬓已华”的沧桑,时光流逝之感扑面而来。“青丝入梦”是对往昔青春的追忆,而“缀横斜”则暗示了梦境的支离破碎或思绪的纷乱,奠定了全诗感怀的基调。
-
颔联“常怜驿路霜前草,却叹江城镜里花”:继续深化漂泊与时光主题。“驿路霜前草”是行旅途中常见的意象,经霜之草更显脆弱,隐喻游子身世飘零。“江城镜里花”则化用“镜花水月”之虚无,对容颜老去、人生虚幻发出叹息,工整的对仗加强了情感张力。
-
颈联“隔岸长闻湘楚味,临轩为写客怀赊”:空间上拉开,情感却更深沉。“隔岸闻湘楚味”是嗅觉引起的乡愁,遥远而真切。“临轩写客怀”是试图排遣这浓郁乡愁的行动,“赊”字点明乡愁的悠长与难以消解,道出客居他乡的孤寂。
-
尾联“平生自爱洼坛石,心远偏居越国家”:看似超脱,实则蕴含复杂心绪。“洼坛石”可能象征沉稳、孤高或隐居的志趣,“心远”亦显恬淡。但“偏居越宋家”的“偏”字,又透露出些许无奈与自我解嘲,暗示了这种选择或许源于现实中的不得志或漂泊,使归隐闲适的背后流露出一丝苦涩。
📝 创作思路
此诗作者深谙传统诗词创作手法,通过 “鬓已华”、“霜前草”、“镜里花” 等意象的成功运用,将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的感慨融入景物描写。尾联的 “洼坛石” 与 “越国家” 可能化用了历史典故或地理概念,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和深度,表明作者有相当的文学积淀。
🧐 诗歌评价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乡愁、年华老去、人生感慨 的主题表达得含蓄而有力。其对仗工整,如“常怜”对“却叹”,“驿路霜前草”对“江城镜里花”,体现了格律上的讲究。尾联在试图超脱中流露的些许无奈,丰富了情感的层次,避免了直白,使得“遣怀”之“遣”更耐人寻味。
希望这些分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