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春华秋实话:《玉米》
唐增虎(山东)
春日的田埂总带着几分惺忪,泥土在一场雨后松泛开来,指尖捏起的玉米种子,裹着浅黄的胚乳,像攥着颗小小的太阳。农人像给土地缀纽扣似的,把种子嵌进垄沟里,再覆上一层薄土——那土不能压得太实,要留些缝隙让春气钻进去,好催着种子醒过来,挣破硬壳去寻阳光。
不过几日,垄上便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起初是两瓣嫩黄的芽,怯生生地顶着土粒,风一吹就晃;没几天就舒展成细长的叶,颜色也深了,像被春阳染透的绿绸。它们顺着季节的节拍拔节,清晨能听见秆子“咔咔”的脆响,像是少年在偷偷长个儿。叶片在风里翻涌,织成一片绿浪,藏着田鼠的窸窣,也藏着农人路过时,指尖划过叶尖的轻响——那是在数叶片,算着日子,盼着它们早日抽穗。
入夏时,玉米秆已长得比人高,顶端抽出淡紫的雄穗,像举着一把把细碎的小刷子,风一吹就撒下粉来;叶腋里则钻出嫩黄的雌穗,垂着缕缕花丝,像姑娘垂在肩头的发丝。这时的玉米田最是热闹,蝉在叶间嘶鸣,蝴蝶绕着花丝飞,连阳光都要透过叶隙,在地上织出跳动的光斑。农人会扛着锄头来松土,偶尔掰下根刚灌浆的玉米,剥去几层绿皮,露出嫩白的籽粒,咬一口满是清甜——那是夏天最鲜活的滋味,藏在层层包裹的绿里。
等秋风吹透田埂,玉米就换了模样。绿秆渐渐褪成浅黄,叶片卷了边,像老人皱起的衣角;雌穗长得饱满,外面的苞叶也成了黄褐色,顶端的花丝干成了棕红,像染了秋霜。这时便到了收获的日子,农人钻进玉米地,手握住苞穗往下一掰,“咔嚓”一声,带着秋实的沉坠感就落进怀里。掰下来的玉米堆在田埂上,像堆起一座座金黄的小山,阳光晒在苞叶上,散发出干燥的谷物香。
回到家,全家人围着院子里的竹席剥玉米。手指顺着苞叶的缝隙一撕,金黄的籽粒就露了出来,颗颗饱满,像缀满了碎金。孩子们总爱把玉米粒串成串,挂在屋檐下,说要给燕子做过冬的粮;大人们则把剥好的玉米摊在晒场上,让秋阳把水分都吸走,直到籽粒硬得能硌出牙——那是一年的收成,是春播时的盼,是夏长时的守,最终都凝在这金黄里。
后来我离开乡村,再难见连片的玉米田,却总在某个秋日想起晒场上的光景:阳光把玉米粒晒得发烫,风里飘着干燥的香,母亲的手指在苞叶间翻飞,偶尔抬头对我笑,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秋阳。原来玉米不只是粮食,是时光的刻度,是乡土的记忆——从春日的一颗籽,到秋日的一囤粮,它陪着季节轮回,也陪着我们,把日子过得扎实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