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走笔,岁月成章
宜飞
若说岁月是本摊开的长卷,那时光便是握着笔的手。它没有惊天动地的落笔,只不着痕迹的把晨光里的炊烟、暮色中的灯火,还有寻常日子里那些细碎的温暖,轻轻着在生活的宣纸上,晕开一行关于岁月的注脚。
清晨的烟火,是时光写下的第一行字句。木铲与炒锅碰撞出轻快笃实的声响,小米粥在砂锅里咕嘟着冒泡,白雾裹着米香从锅盖缝隙里钻出来,漫过窗台,沾湿了刚探进窗口的那缕晨光……这细碎又温热的一切,把清晨的馨暖稳稳地写在时光的扉页上,写成这行字句里最鲜活的注脚。
随着晨光渐次铺展,白日的光景便成了时光勾勒的生动篇章。电动车穿过街巷的铃声,时而急促时而轻缓。步道上的老人踱着慢悠悠的步子,打着慢悠悠的腔调。穿着校服的孩子追着风跑过,书包上的挂饰叮当作响。树荫将这些日常都筛进了一地斑驳里,漫过青石板路,落在路边盛开的雏菊上……这平和又鲜活的一切,把白日的点滴美好稳稳地3写进时光的卷册中,写成了这段落里最生动的注脚。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长卷的笔触随之放缓,夜幕的温柔便成了时光最后的一笔落款。窗台次第亮起的暖黄灯火,晚归人踏进楼梯口时轻缓的脚步,客厅里电视传出的温情台词,月光把这些日常都裹进朦胧里,漫过窗棂,落在茶几上冒着热气的杯子里,氤氲的水汽染了一层淡淡的清辉……这静谧又妥帖的一切,把夜幕的安宁稳稳地写在时光的尾页上,写成了落款处最安心的注脚。
这支时光的笔,不仅细细描摹着一日之内的朝暮流转,更不疾不徐地叙写着四季的更迭轮回。它写春樱飘落的轻盈,写夏蝉鸣唱的热烈,写秋叶静美的从容,写冬雪覆盖的安宁,让每一段时光的启程,都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而我们,就在这一笔一划中,走过漫长又短暂的一生。
岁月的长卷里,除了朝暮与四季的流转,那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细节,皆是时光用心镌刻的印记。巷弄里此起彼伏的吆喝、邻里间熟稔的寒暄,碗底残留的余温、掌心传递的暖意,还有母亲低头修补旧物时专注的眉眼……正是时光的笔细细勾勒了这些瞬间,才让每一个平凡的朝暮都浸着安稳的馨香。
时光的笔触从不停歇,它既记录日常的温暖,亦见证逐梦路上的步履与成长。那是寒冬清晨踏雪前行的坚定,是盛夏午后汗水浸透衣衫的专注,是星光下复盘得失、重整行装的笃定……它以这些瞬间为墨,让每一段跋涉的旅程都浸着希望的热忱,让每一段坚守的日子都染着收获的馨香。
那些藏在年轮里的故事,未曾因时光流转而褪色,反倒以崭新的模样在光阴里生长,它们循着时光的笔触,续写着岁月长卷上里未完的篇章。
或许,我们终会在时光的长卷中慢慢淡成一道浅浅的痕,但那些被笔墨浸润的朝暮、被温度包裹的日常、被热爱点亮的征途,早已成了岁月最珍贵的底色。待某日回头望去,每一笔、每一划都是生活馈赠的温柔。
时光的笔,仍在续写着下一页的人间烟火,往后的每一段岁月,都会依然带着这般妥帖的温暖,缓缓向前。
后来,春樱还会落满肩头,夏蝉也会再次唱彻庭院;后来,巷口的吆喝换了新的声音,母亲修补旧物的手添了细纹;后来,青石板路上的雏菊谢了又开,沾着晨露的花瓣却依旧握着时光的温度……
后来啊,我们不再追问岁月长卷何时写完,只在每个清晨拾起烟火,在每段征途藏好热爱,勇敢地把自己活成时光笔下又一段温柔而坚定的注脚。因为,后来的我们越来越清楚,这人间的美好,本就藏在时光不停歇的落笔里,藏在我们认真走过的每个朝暮间。YF.9.13...

作者简介:马宜飞,笔名宜飞,罗庄区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自由配音师,曾任《新民晚报·江南都市刊》特约专栏写作者。擅于散文、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临沂日报》《沂蒙生活报》《齐鲁晚报》《青年文学家》《丑小鸭文学》《诗潮》《三角洲》杂志报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