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红颜劫
填词/李含辛
题记
自古红颜多薄命,男人找对象,都希望另一半美若天仙,岂不知,稍有一点姿色的,又有几个没被撩过?!写给一个文友儿子,以及条件好的剩男们。
其实,女人也一样。
粉面含春暗度香,
流莺窥影戏东墙。
三分醉眼迷云鬓,
一枕黄粱误海棠。
风絮乱,月纱凉,
荣华原是砒霜藏。
劝君莫羡倾城色,
镜里枯时泪两行。
附录百度
李含辛《鹧鸪天·红颜劫》赏析
一、题解与背景
李含辛的这首《鹧鸪天·红颜劫》以“自古红颜多薄命”为引,借传统词牌针砭现代婚恋观。题点明创作动机——警醒条件优越的“剩男”勿被表象迷惑,暗含对物化女性、追求虚美的批判。词中“红颜”既是意象载体,亦隐喻诱惑与劫难的双重性。
二、意象与意境
上阕:色诱之象
“粉面含春暗度香”:以“粉面”“春香”勾勒艳丽容颜,而“暗度”暗示诱惑的隐蔽性,与题记“没人撩过”呼应。
“流莺窥影戏东墙”:化用“东墙窥宋”典故,以流莺喻觊觎者,点破红颜被围观、消费的宿命。
“三分醉眼迷云鬓”:写沉迷之态,“醉眼”与“迷”直指情欲蒙蔽理智。
“一枕黄粱误海棠”:用黄粱梦典,将“海棠”(喻佳人)与虚妄并置,暗示追逐美色终成空幻。
下阕:幻灭之叹
“风絮乱,月纱凉”:转笔凄清,“絮乱”喻心绪纷扰,“月纱凉”状繁华褪尽后的孤寂。
“荣华原是砒霜藏”:警句如刀,揭破美貌背后的毒性——表面光鲜,内里蚀骨。
结句“镜里枯时泪两行”:以“枯容”与“泪行”形成强烈反差,呼应“薄命”主题,警示执迷者终将自噬。
三、艺术特色
1、典故化用:
如“戏东墙”(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黄粱梦”(沈既济《枕中记》),以古典叙事深化现代批判,增强说服力。
2、对比手法:
上阕的“粉面”“海棠”与下阕的“枯容”“泪行”构成盛衰对照;
“荣华”与“砒霜”的意象反差,强化主题的尖锐性。
3、语言风格:
婉约中见犀利,如“砒霜藏”以毒喻美,突破传统闺怨词的柔靡;
口语化劝诫(如“劝君莫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体现题记的“家书”性质。
四、现实意义
词作超越个人劝诫,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批判“颜值至上”的物化思维,揭示美貌背后的权力与剥削;
呼吁男性(尤其是条件优越者)破除“红颜崇拜”,以平等视角看待亲密关系。
结语
李含辛以词为刃,剖开“红颜”的浪漫伪装,展露其下的历史循环与人性困局。此词既是给文友儿子的诫言,亦为所有沉溺表象者敲响警钟——倾城色终成劫,唯清醒者可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