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孤峰岭
文/熊桂坊
我平生第一次喝酒还是在文革时期的1974年,那时我刚满十三岁。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隔壁邻居毛弟邀我去德山,我立马与他同行。我早就知道毛弟的妈妈在德山那边的一家酒厂工作,而毛弟也就常去德山那边玩。毛弟的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常常为周围邻居带回只有内部人员才能享用的散装尾子酒。这种酒品质优价格低廉属于典型的紧俏货,很受喝酒人的钟爱。那年头,这可是一份了不起的“特权”。我猜想毛弟邀我去德山就是去他妈妈那里替人带酒,多双手也就能多带点酒回来。我明知毛弟的意图,却也懒得说穿,因为我一直想去德山的孤峰岭上看看。
其实,我原本并不想去德山孤峰岭一带,常听人说那里有老虎窝,还有火葬场,绝对不是我的向往之地。后来有一位老者说,多年前孤峰岭上还真有老虎出没,不然也不会称之为老虎窝。我虽然很好奇,对这样的说法也是将信将疑。德山算不上什么高山,很难和真正的大山媲美,但它却像一个卫士一样守卫在常德城的东南方的沅江旁,给人一种威严不可侵犯的感觉。那位老者又说起了有关德山更多的传说,我当时并没有太多兴趣,只是想验证一下德山的孤峰岭上是否真有老虎;或许是因为老虎的某种魔力和恐惧刺激着我,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不过,我这心里还是犯起了嘀咕:万一真碰上老虎怎么办?一阵胡思乱想后,我对德山上的孤峰岭有了种说不清的敬畏。
我和毛弟从下南门乘船去往德山,我们在渡船上便能远远望见德山上的孤峰岭。令人不解的是,我曾经在一张老照片上看到过孤峰岭上有座宝塔,但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听船上有人说,宝塔早就因战火被毁掉了,只剩下残垣断壁。此时,我的好奇心全在孤峰岭老虎窝是否真有老虎出现过的这件事上,根本没再去多想那座宝塔和其它更多值得探究的未知。我和毛弟商量去孤峰岭上玩,但他坚持要先去酒厂。我心想,去了酒厂提上几塑料桶散装酒还能上山吗?毛弟却笑着告诉我:喝点德山老酒才天不怕地不怕,遇上老虎我们会跑得更快。其实,毛弟已经和妈妈约好了提酒的时间,用不着我多操心。我们下船后便直接去了毛弟妈妈工作的酒厂,还没进厂门,就能闻到浓郁的酒香,这要比那些机械工厂的味道好闻多了。在我的印象中,工厂就是闹哄哄、脏兮兮的,可来到这里看到的就像乡间作坊那样原始。简陋的厂房内,工人们在一个大池子边光着膀子挥着铁锹将热气腾腾的酒糟高高抛起,空气中散发出浓烈的酒香,完全没有工业化的嘈杂与激情,如同乡间劳作的古朴随意、自然粗放。这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的酒厂,完全不知所以。
我和毛弟进入灌装车间后,终于看到了运转的机器和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似乎这才有了工厂的样子。毛弟的妈妈正在一个木桶前拧开龙头,白酒缓缓地流进了下面的塑料壶。毛弟则诡秘地把我拉到另一个大木桶旁,他趁人不备拧开木桶下方的一个龙头,那浅黄色的液体像一根线似的流出。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真正的好酒,毛弟显然来过这里多次,一切都是轻车熟路。他拿着两个酒瓶盖当作杯子在龙头下接满了酒,给了我一瓶盖酒,我俩就这样学着大人干杯似的你一杯我一杯地喝着。酒瓶盖虽小,喝下去也是一小口,但我们这样的孩童显然还不知道什么叫“后劲”。多年后我依然记得,这酒很香,刚喝进嘴里很痛快,没感觉有什么特别,还挺好喝。借着美酒,我俩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以为这酒只是上等的饮料。我开始豪言要上德山孤峰岭去会会老虎,毛弟却说要去摸摸老虎屁股,这胆量显然比酒量大得多。没过一会,我俩便不醒人事,醉倒在酒桶旁。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和毛弟是被人抬回去的。事后,毛弟的妈妈不知有多后悔,她不仅受到了工厂的处分还被调出了灌装车间。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给人搞到内部“尾子酒”的特权了。我和毛弟也没有再结伴去过德山,除了谈虎色变,对酒也产生了某种说不清的恐惧和忌惮。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从外地回到家乡再次与毛弟相见时,我们都已两鬓如霜。多少年的分别说得最多的还是家乡的变化,我们竟然同时想起了德山,想起了我们少年时期闯下的祸和夸下的海口,一切仿如梦境,这也使我们时隔多年猛然有了再次相邀去德山想法。于是,我和毛弟决定去德山做一次全面的寻访和参观。如今的德山早已不是当年的德山,经济开发的热潮推动着德山工业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这里已经是本地为之骄傲的工业城了。与多年前相同的是,我还是不太关注这里的工厂和街道的变迁,因如今整个常德城的变化早已出乎所料、今非昔比。我也不再向毛弟提起传说中孤峰岭上的老虎窝是否真有老虎这样幼稚的话题,我已经被德山更为传奇的历史所震撼。也许是身在此山,竟然完全不了解此山中悠久厚重的历史沉淀,这实在是令我汗颜。据历史学家周友恩先生介绍:四千二百年前,中国出了个善卷先生,他以德施教,开启民智成为尧舜禹三代帝师的故事,这是有真实历史记载的。周先生从事善卷研究几十年,尤其对善卷在德山的活动研究考证非常准确。善卷先生不仅在德山亲自耕种,还教给当地百姓各种农业知识,尤其在开辟德缘的事就发生在德山,因此便有了“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间流传。德山还是屈原“朝发枉渚”之地,并在此写下了《九歌》;朗州司马刘禹锡更是在孤峰岭留下诗篇,流传古今。如此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竟然在德山留下丰厚积淀,我却浑然不知。只闻酒香,不解其味;只听钟声,不知何音。德山在我面前忽然像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变得遥远模糊,仿佛从未发现它的如此高远。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但眼前的德山明显比庐山还要久远深邃,它赋予天地人间的亲和仿佛触手可及。早在远古的尧舜禹时代,善卷便读懂了人与自然,他隐居常德躬耕于德山,教导君王以德治国之方略,启民众之智慧,开地方风气之先河,创美好未来之典范。古人先贤尚且如此,今人何不奋发图强?
如今德山的发展不知道是否符合先贤善卷几千年前的宏愿,或许从民众智慧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应该可以告慰先贤了,可善卷倡导的德行天下是否真的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德山是否真的还有更多从未知晓的“德”等着我们去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深思了。在周友恩先生的陪同下,我与毛弟很快动身去了德山。我们刚到德山下的一条街道时,便偶遇一老友,该老友便是原酒厂职工,与我和毛弟都很熟悉。这位老友靠卖酒发了财,非要宴请我们。当这位老友在酒桌上打开一瓶德山老酒时,我和毛弟无奈一笑,当年懵懂无知的醉卧不起已经让我们与德山疏远了几十年。如今这一情景再现仿佛又要将我们推向更加遥远的陌生,或许我们还可以改日再上德山、再去孤峰岭做一次深入的近距离感受,但上一次与德山的错过已经是几十年了,谁又能保证我们明天不会遇到新的诱惑和变故。如此罕见的远古文明就出现在近在咫尺的德山,作为一名常德人竟然要为此拖延几十年还没能前往,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我立刻提议,何不把酒带上孤峰岭在超越时空的老地方向先贤们献上我们的敬意和虔诚,感受来自远古的钟声,倾听先贤们的教诲;对酒当歌,把酒论今。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德山,还保有远古文明的一方净土,这不得不说是苍天的赐予,更是我们常德的幸运。在周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几人带着好酒赶紧出发,很快来到了德山的孤峰公园。首先进入我眼帘的便是气势宏伟、高大挺拔的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孤峰塔,这着实令我震惊不已。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回出多年前的那张老照片里有些残破的孤峰塔,或许因战火毁坏只剩下遗址,或许只留下烂砖片瓦、石雕木刻,但我仍然相信这更能寻找到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沧桑、倾听远古的声音。面对如今漂亮如新的孤峰塔,我无言以对,仿佛永远错过了仰慕已久的昔日老友,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见面。我一下子兴致全无,不禁遥望远方,只见古树苍松庙宇佛塔在云烟中缭绕,仿佛看见善卷先生带着远古的气息迎面而来。于是,我们各自斟满了酒杯,并双手将酒杯举过头顶。
作者简介:
熊桂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不得不爱》《走进女人》《越狱倒计时》《同学》。其中,《走进女人》荣获过丁玲文学奖。影视剧本有:《妙濛的日子》《吴大观》《辛亥元勋》《毛泽东的假日》《月照秋河》等均已拍摄公映。根据本人小说改编由本人亲自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越狱倒计时》曾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届夏衍杯一等奖。由本人编剧的扶贫题材电影巜月照秋河》获2021年第十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外语单元最佳原创剧本奖,于2022年获旧金山新概念电影节“优秀影片”提名。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