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迹——石涛寺
(地方印记)
作者:夏立新
有幸与避暑团去漕泊避暑,借此机会,我来到了慕名已久的红军游击队驻地——石涛寺。
石涛寺位于湖南省攸县鸾山镇殷江村上冲组太阳山,始建于唐代天宝九年(750年),原名石道古寺,清康熙三年(1664年)更名为石涛寺。
1927年,为了回避白军阻击,朱德、陈毅等带领红军绕道罗霄山脉进入太阳山,驻扎在这里。
1937年,不甘失败的剿匪保安总团进剿石涛寺。敌人放了一把大火,把石涛寺夷为废墟。后经过多次修缮,石涛寺逐渐恢复原貌。寺内现有建筑5间、前后两进、风灿墙、硬山顶、小青瓦面。寺周围环境清幽,山势险要,曾是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湘赣省委书记谭余保以石涛寺为据点,带领红军坚持游击战争达7年之久。并在此建立了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缝纫店以及九座较大的红军棚。
石涛寺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活动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一次转折性会议
1935年盛夏,红军一次不寻常的会议在石涛寺召开。主持会议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同志,向参加会议的40多位同志,通报了陈洪时(原省委书记)、刘发云(原省委常委、苏维埃政府保卫局长)等人的叛变情况。会议最后决定,撤销原省委苏维埃政府,成立湘赣临时省委和湘赣游击队司令部。选举谭余保同志为临时省委书记,曾开福同志为副书记兼任游击队司令员,谭汤池为组织部长兼游击队政委。刘培善、周杰、王用济、颜福华、龙珍、朱水生等为常委,并公开发表了《告群众书》。
会议还成立了以尹德光为书记的茶,攸、莲中心县委。谭余保要求大家既要看到环境的险恶,又要做好长期与敌人斗争的思想准备。
这次会议,是湘赣边区革命斗争处在危急关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是一次以谭余保为首的临时省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与敌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会议。
空 城 计
石涛寺会议后,红军士气大振。谭余保亲率的游击队在柑子山、曲龙潭建营扎寨,养精蓄锐。
湖南伪政府主席、剿共第四路军总指挥何健得知这一情报,恼羞成怒,惊慌失措地乘专列来到萍乡,指挥萍乡行政督察专员危缩钟务必在一月之内全歼谭余保红军游击队(当时漕泊、柏树下属萍乡剿匪总队辖区)。并委族侄何桥保任剿匪保安总团团长,叛徒陈洪时为参谋长。
陈洪时求功心切,立即向何桥保献计,“寻共匪有巧,顾着溪流找”。何笃信陈洪时之计,带着保安总团悄悄向游击队驻地曲龙潭深处搜索,果然发现了脚印。沿脚印再往深处,又发现了掩映在树丛中的杉皮棚子(游击队营房)。
何桥保喜出望外,认为立功的机会来了,马上命令团丁远远开枪。枪声过后,棚子里毫无反应,又令团丁冲向杉皮棚子,当他们快要接近棚子时,何桥保和团丁们突然鬼哭狼嚎,发出一阵阵惊叫。原来他们的脚被红军游击队预先埋下的竹签子钉住。痛得何桥保把陈洪时大骂一顿。气质败坏地命团丁放了一把火,把棚子烧了。然后缩到皮佳碉堡治伤去了。
原来,谭余保事前得到消息,带领游击队迂回到柑子山一带,在曲龙潭摆下一场“空城计”。
将计就计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反攻。何桥保剿匪保安总团到处张扬“三冲两漕,杀尽人毛”。不知有多少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惨死在他们的枪口下。
老漕对面的山坳上有一块平地,叫“杀人坪”。这是白军用来残杀红军的行刑地。敌人杀人的手段非常凶残,将抓捕的红军战士、地下党人捆绑手脚,推进当地老百姓冬天收藏红薯的地窖里,点燃干辣椒扔进去,封上窖口将人活活呛死,取名叫“烧窑”。被枪杀刀砍的红军战士,一排排摆在坪里让太阳暴晒,叫“晒薯皮”。
谭余保了解这些情况后,对敌人恨之入骨,决定拔掉皮佳碉堡这颗钉子,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天,皮佳碉堡内,何桥保、杨连长等大小头目正在开会,布置一场围剿石涛寺的计划。何桥保说:“我搞来了一门迫击炮,对我们仰攻石涛寺起很大作用。”何桥保摊开地图,就如何攻打石涛寺作了说明。
一小时后,敌人攻打石涛寺的消息传到了谭余保那里。谭余保当即通知莲、安、萍乡边界的段焕竞、刘培善部队火速赶来石涛寺召开紧急会议。
谭余保说:“现在敌强我弱,武器比咱们好。因此,我们一定要避敌锋芒,将计就计”。政委谭汤池指着地图说:“敌人从皮佳碉堡来石涛寺,必定要经过上冲对面的半门里。半门里山高林密,两边悬崖陡峭,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我和段焕竞、刘培善率一大队在半门里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谭余保果断分析说:“敌人从皮佳出来,碉堡必然空虚,我带二大队抄小路下山,一举拿下皮佳碉堡。”
炮轰碉堡
次日拂晓,夜幕低垂,伸手不见五指。何桥保、杨连长趁天未亮,就带着团丁出发了。走到上冲半门里,刚好踏进游击队伏击圈。
山上突然大喊一声:“打!”游击队战士猛烈向敌人开火,枪弹、手榴弹、松树炮一齐轰向山下,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仓惶撤退。
谭汤池带着二大队的战士抬着松树炮,悄悄接近了皮佳碉堡,并在皮佳羊角岭上架了三门松树炮。一切准备就绪,谭汤池一挥手,尹德光等三名炮手立即点燃炮捻。“轰轰轰”三声炮响,皮佳碉堡当即被命中。守在碉堡里的几个团丁死的死,伤的伤,毫无还手之力。
谭汤池率战士冲入碉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战斗。又马上命令战士们跑步前进,迅速赶回刘家冲老鼠石下埋伏,再次伏击何桥保溃退之敌。
正在溃退的何桥保残部听到皮佳方向震耳欲聋的炮声,情知中计。急令团兵迅速返回皮佳碉堡救援,途经老鼠石再次陷入伏击圈。谭汤池首先开火,游击队战士枪弹一齐投向团兵,打得团兵焦头烂额,东逃西窜。
清扫战场时,只见何桥保弹洞满身,血肉模糊,一命鸣呼。
重建石涛寺
1937年9月,游击队离开了战斗多年的石涛寺,转移到了棋磐山、太阳山一带。
敌人不甘石涛寺的失败,率兵再次进剿时,不见游击队的踪影。为了报前面失败之仇,他们进寺后杀了几个和尚,捣毁了红军兵工厂。并在寺内各处淋上燃油,放了一把大火。把石涛寺七个殿堂,一百零八间房屋烧得一干二净。一座数千年的古寺变为一片废墟。
1993年,原湘赣省委组织部长、中心县委书记、省老区办副主任谭汤池同志几次提出建议修复石涛寺。该提议得到了省文化厅以及市、县人民政府的支持。漕泊乡人民政府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出钱出力,将这具有纪念价值的石涛寺进行了修复。
石涛寺——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所宗教场所,也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见证了近代革命的烽火岁月。如今石涛寺依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续写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篇章。
作者简介
夏立新,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株洲市诗协会员、株洲市作协会员、攸县作家协会理事、攸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湖南《老年人》杂志通信员,攸县老年大学文学系主任,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2022年参加湖南株洲“潇湘云龙杯”全国诗词大赛,作品《地铁》获优秀奖,参加“2023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大赛,作品《攸州小岛》获银奖。
(图文供稿:夏立新)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