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醉白池
隆光诚(广西南宁)
韩琦景慕大诗王,懋建园林醉白堂。
历代贤能重葺治,诸家道艺获弘彰。
乐天轩里琵琶奏,灵璧石前奇妙详。
古迹琳琅盈墨宝,熏脩俗骨笔花香。
这首七律《醉白池》以古典园林为载体,融合历史人文与艺术审美,展现了江南文脉的深厚积淀。以下从意象、用典、结构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铺陈:园林与诗意的互文
首联“韩琦景慕大诗王,懋建园林醉白堂”点明园林得名渊源,化用宋代韩琦仰慕白居易而建“醉白堂”的典故,将“醉白池”的命名虚实相生——既暗合李白“醉”的浪漫想象,又呼应白居易“白”的淡泊精神。颔联“历代贤能重葺治”以朱之纯、董其昌、顾大申等历代园主的修缮史实,勾勒出园林作为文化载体的延续性。
二、用典精妙:建筑与艺术的交响
颈联“乐天轩里琵琶奏”巧妙关联白居易《琵琶行》的经典意象,轩名“乐天”既指代白居易号,又暗喻园中雅集之乐;“灵璧石前奇妙详”则呼应园内“疑舫”等奇构,董其昌以船形建筑寄托心灵自在的巧思。尾联“古迹琳琅盈墨宝”直指醉白池碑刻画廊的珍稀藏品,如赵孟頫《赤壁赋》石刻、郑板桥《难得糊涂》等,将园林升华为艺术博物馆。
三、结构呼应: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全诗以“懋建—重葺—弘彰”为时间线,通过“醉白堂—乐天轩—灵璧石”的空间转换,实现历史场景的复现。末句“熏脩俗骨笔花香”以文人雅趣收束,既暗合顾大申“效仿白居易生活方式”的建园初衷,亦延续了“荷香”“碎影”等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诗中“琵琶奏”“笔花香”等动态描写,与“田田碧叶”“锦鳞卧藕”的江南意象形成跨文本共鸣,共同构建了古典园林“诗画同源”的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