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1]()
![昀光清韵1]()
![诗歌专栏]()
相遇
文/贡发芹
【编者按】贡发芹的《相遇》以凝练的笔触、细腻的意象,将“相遇”这一寻常命题,写成了一曲时空错位的惆怅挽歌,字里行间藏着对“错过”的轻叹,情感层次与意象运用都颇具巧思。从结构与意象来看,诗歌前两段形成工整的“时空对照”:“秋色渐浓”对应“暮色渐浓”,是现实里萧瑟、暗沉的底色;而“披着烂漫的春光”“裹着瑰丽的晨曦”,则是相遇时猝不及防的明亮——前者是季节的错位,后者是昼夜的颠倒。这种“反差”并非为了营造浪漫,反而为后文的失落埋下伏笔:当“春光”“晨曦”般的美好,落在“秋色”“暮色”般的现实里,本身就注定了“错位”的宿命。中间段落则直抵内心,将“错位”的痛感具象化:“初春盎然的渴望”被“时间风干”,“清晨蓬勃的祈盼”被“风雨剥蚀”,曾经的热烈早已被生活磨成荒芜;而“邂逅在错位的经纬度/相逢在颠倒的时光里”,更是直白点破核心——这场相遇,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不对等”的时空里,所有的心动与期许,最终都只能像“东逝的流水”,无可挽留地逝去。最妙的是结尾对“等待”与“相遇”的比喻:“等待是一卷浪漫的唐诗”,因未完成而“永远阳光明媚”,藏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相遇是一册缠绵的宋词”,却因落地现实而“结局总是寒雨纷飞”。唐诗的开阔浪漫与宋词的婉约伤感,不仅精准对应了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更用古典文学的意韵,为这份惆怅添了一层含蓄的厚重——原来“相遇”的遗憾,早已藏在“等待”与“相逢”的本质差异里。整首诗没有激烈的抒情,却以“轻描淡写”的意象(流水、寒雨、春光、晨曦)织就了深沉的情感:它写的不是“相遇的美好”,而是 美好相遇后的落空”,是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的“错时空心动—— 当你带着满心期许遇见某个人,却发现彼此早已不在同一个“季节”或 “晨昏”,最终只能看着这份相遇像流水般逝去。这种对“遗憾”的细腻捕捉,让诗歌有了直抵人心的共鸣力量。【编辑:纪昀清】
秋色渐浓之时
偶遇你
披着烂漫的春光
款款走来
暮色渐浓之时
巧见你
裹着瑰丽的晨曦
缓缓走来
我初春盎然的渴望
已经被时间风干
我清晨蓬勃的祈盼
已经被风雨剥蚀
邂逅在错位的经纬度
相逢在颠倒的时光里
一切的一切
都是东逝的流水
等待是一卷浪漫的唐诗
过程永远阳光明媚
相遇是一册缠绵的宋词
结局总是寒雨纷飞
2015年9月10日凌晨
【本诗2025年9月12日首发于《深圳文学》公众号】
![贡发芹]()
【作者简介】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三级律师。安徽恒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散文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市政协六级职员,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骨伤百日记》(30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27万字),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明光卷》(41万字,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传说·安徽明光卷》(5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5部约730万字。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安徽最美地名故事》《滁州文学六十年》《滁州散文选》《滁州诗歌选》《民间故事选刊》《小品文选刊》《《幽默与笑话》《华夏关注》《党建文慧》等40余种文集、选刊,其中散文《举人巧对朱元璋》入选河北少儿出版社《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五年级A版)课外教材、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百度题库及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散文《隋唐大运河开辟中国古代高速时代》入选全国性《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期中复习材料分析题精编50题》一书,《明光史话》《史林拾荒》《轻描淡写》《管见孔识》等5部书收入百度百科词条。曾获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奖、屈原诗歌奖、《文学界》优秀作品奖等十数种省级以上奖项及明光市人民政府第一、二届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