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說〔新古典詩詞的格律規定〕--承接唐宋詩風開創世界詩觀
文:嵇春聲(新西兰)
對新古典詩詞外在形式和古典詩詞外在形式是一樣的,這說明是現今平水韻採用詩的格律,詞和曲的牌,對國語音韻而言一律照舊填寫。
古音平,上,去,入四聲,今音就是改為平聲和仄聲,只是我們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用國語音韻。平聲就是一聲和二聲,仄聲就是三聲和四聲。
平水韻和國語音韻兩者差異是,在一個語文體系下,語音系統是不一樣,國語音韻在聲母,韻母,聲調都簡化。
現代漢語發音,中國是羅馬拼音,台灣是國語音標拼音,他們兩個系統有對換表,容易參考。
兩個音標發音拼成一個字音,上面是聲母,下面是韻母,三個音標發音中間是滑音也是介音。
三個音標發音中間介音是韻首,下面韻母就成為韻尾,因此有介音音標的字音和沒有介音的音標,這兩個字音,只要兩個字最後韻母相同,都視為同一個類別。
很多古人過於附庸風雅,做出防礙寫出好詩的裹小腳規定,我們新古典詩詞對此敬謝不敏,此類規定太多,不勝枚舉,寫出好詩才是最終目的。
中國七律格律詩用上漂亮的詞彙對仗,依照文章的起承轉合四段式,平仄韻的音樂性自然出來,加上人文情懷內涵和普世意象,就讓我們來承接盛唐文風並進入世界領域風。
唐詩宋詞的偉大是在於用當時的語言建構完美的格律美,當下的我們也應該用普通話的國語音韻創造新的格律風格,而不是死守已經失去的入聲聲調。
兩岸一個用羅馬拼音,一個用國語音標,由於分治已久,雖然同文同種,但是文字有可能因地區習慣而變音,民族要成為文化大國,需要聲韻聲調學專家們共同努力,一起細部界定語音走向,我們相信民族文化的珍貴性,明天會更好。
作者簡介
嵇春聲先生是〔新古典詩詞〕領軍發揚推動者,他是一位資深媒體人和儒商。
嵇春聲先生從小接受庭訓,父親教授他聲韻聲調學及奠定國學根基,長年從事媒體工作,鍛鍊筆鋒,精通古典格律詩和自由體現代詩。
他現任NZ國學詩詞藝術協會創會會長和〔國學詩藝全球采風〕月刊負責人,以及負責籌辦每年一次的,詩歌春晚網路影音節目。
新古典詩詞的核心精神是尊守古典格律外在形式和傳統文人優質內在精神,避開裹小腳式的繁瑣規矩,用國語音韻,現代漢語詞彙,表達普世意象,融入世界。
我們讓古典詩現代化 ,讓自由體詩古典化,讓文句不要零碎,內容重拾清新,文句健康,讓民族文學和世界接軌,從新引領文化大國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