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父母的一生,似乎都被诸多“怕”事萦绕。当我们真正领悟其中深意时,便会惊觉,这所有的“怕”,背后满满都是对子女无私的爱。
偶然刷到一段关于父母内心焦虑的文字,读完不禁鼻尖酸涩。从我们踏入校园,直至组建家庭,父母那颗牵挂的心,从未有过片刻停歇。他们这一生,仿佛只为子女的未来而活,把自己当下的喜怒哀乐,深深掩埋。
父母的焦虑,都藏在一个个“怕”字里,而这“怕”的背后,全是对子女炽热的爱。
你读初中时,他们追在你们身后询问成绩,哪怕一分之差,都能让他们忧心忡忡,害怕你们考不上高中,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落后;高中阶段,无数个深夜,他们默默陪伴在侧,担心巨大的压力让你们成绩下滑,从而与大学失之交臂;大学时光,他们频繁催促你们考取各类证书,害怕毕业后的你们面临失业困境,难以在社会立足;工作之后,婚姻大事又成了他们心头的担忧,急切地询问感情状况,生怕你们无人照料,晚年孤独无依;等你们成家立业,他们又开始为你们的房贷压力、育儿艰辛而发愁,甚至悄悄拿出养老钱,只为减轻你们的负担。
在这一连串的“怕”里,听不到他们一句“我累了”,全是“我怕你过得艰难”的深情。
父母的付出,是将世间“最好”都捧到你们面前,却把自己的“难处”小心隐藏。
父母这一代人,仿佛生来就习惯“给予”。明明有钱,却不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心里想的却是给你们买暖和的羽绒服;身体有力气,扛着沉重的大米爬楼梯也不喊累,却争着帮你们带孩子、做家务;有自己的房子,满心盘算的是留给你们做婚房,从未想过给自己换一个更宽敞舒适的住处;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经验,便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导你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生怕你们误入歧途。然而,面对自身的病痛,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小毛病”。他们害怕你们因请假照顾而耽误工作,害怕你们为他们花钱而操心,于是,把所有的委屈和难受都默默吞咽。
我们最应该明白的是,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戳中了无数人的内心。我们常常心存侥幸,总觉得“以后还有时间”。想着等忙完这个项目就回家看望父母,等赚够足够的钱就带他们去四处旅游,等孩子长大懂事了就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可时光无情,父母的年龄不会停下脚步等待我们。他们真正渴望的,并非豪华的大房子、昂贵的好车子,而是我们时常拨通的那通电话,一句“妈,我今天吃了您做的那种饺子”;是周末回家时,能陪他们静静地坐上一会儿,聊聊天,哪怕只是一起看看电视,共享片刻温馨。
对下一代而言,最好的教育并非一味督促他们变得多么优秀,而是让他们亲眼看到“如何爱父母”。我们陪父母说话时的温柔模样,为父母做饭时的细致用心,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都会悄然烙印在孩子的心里,成为他们未来对待家人的参照。
而作为子女,我们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尽孝绝不是“以后的事”,而是“现在就要做的事”。一个电话,一份他们爱吃的点心,一次抽空回家的探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别等到失去了才恍然大悟,那些曾经觉得唠叨的牵挂,那些融入无数付出中的深沉爱意,一旦消逝,便再也无处寻觅。趁父母还在我们身边,多给他们一些爱吧,莫让遗憾填满余生。
(2025年9月13日晨.于安康高新区钻石东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