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论和平演
与思想殖民
——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
逗豆
毛主席关于和平演变与思想殖民的深刻洞察和警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敏锐地指出了帝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颠覆的图谋,并强调了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的重要性
毛主席早就深刻洞察到帝国主义从未放弃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其手段不仅限于武力威胁,更包括隐蔽的“和平演变”与“思想殖民”。他多次警示全党全国人民要对这种无形的侵蚀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下梳理了他的主要观点与警示。
1. 关于“和平演变”的实质与警告
毛主席是最早敏锐察觉到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危险性的领导人之一。
“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和平演变”的实质,即帝国主义试图通过渗透和腐蚀,从内部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使其思想体系和制度符合帝国主义的需要。他认为帝国主义“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
“帝国主义绝不会放过我们,也不可能不打我们的主意,特别是美帝国主义。”:1964年同也门总统谈话时,毛主席提醒亚非拉国家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本性不会改变,总是会想方设法打我们的主意。
2. 揭露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与“思想殖民”
毛主席早年便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有深刻认识,指出其目的在于塑造服从于它们的知识阶层和愚弄广大民众。
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毛主席在《毛泽东选集》中分析指出,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都是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的方式,其目的是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领域的殖民。
警惕“在精神层面皈依于美西方的庞大包衣阶层”:虽然这不是毛主席的直接原话,但其精神内核与毛主席的警示一脉相承。他指出帝国主义成功培育了一个“身体上属于他们的国家,精神上属于美英等帝国主义”的阶层,这些人“千方百计地搞钱,又想方设法把钱搞到国外”,是“极端精致利己主义者”和“典型的两面人”。他们“得的是恐美病和媚外病,以子女在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读书生活为荣”。
3. 摒弃殖民逻辑,倡导“愿大家好的主义”
毛主席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逻辑和损人利己的政策,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期思想。
“取世界主义,而不采殖民政策。世界主义,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愿大家好的主义。殖民政策,只愿自己好,不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损人利己之政策。”:1920年,毛主席在给张国基的信中就清晰地区分了“世界主义”与“殖民政策”。他倡导的是一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大家好的主义”。
· “西方国家和美国的逻辑同我们的是两套。朋友们,哪个对,将来看吧!总有一天,美国人民不喜欢帝国主义制度。”:1960年,毛主席提醒拉丁美洲朋友,指出两种逻辑、两种道路的根本区别,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4. 应对之策:保持警惕、加强准备与自立自强
毛主席不仅提出了警告,也指出了应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和战争威胁的策略。
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态度:“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毛主席对待和平与战争有着辩证的思考。他深知帝国主义制度酝酿战争,因此强调“必须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改变落后状态,否则就会犯错误。
· “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1963年,毛主席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写下的这段话,深刻阐明了发展经济、科技自立自强对于防止挨打、维护民族独立的极端重要性。
5. 超越资本主义,追求人类解放
毛主席认为新文化、新社会应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彻底些吧,不但湖南,全国一样尚没有新文化。全世界一样尚没有新文化。”、“一枝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1920年,毛主席便表达了对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型社会制度的向往,他认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出现的是不同于封建社会、更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反叛和超越的“新文化小花”。
毛主席的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和思想殖民的本质与手法,并强调了保持警惕、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重温毛主席的这些警示,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