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赋
文/张二英
太行东麓,古赵旧疆;泜水环流,邢襄沃壤。观其地也,控燕赵之襟喉,连齐鲁之唇齿,历三千年而城脉未断,经数十代而人文弥彰。自商王祖乙迁邢始,此邦便为名都;及西周邢国封疆日,此地遂成藩屏。今之邢台,承古启新,融山水之秀、科技之兴、城郭之美于一体,谱就新时代之华章,谨作此赋,以颂其盛。
人文渊薮,古韵流芳。邢台之厚,在文脉之深。遥想商时,邢都巍峨,甲骨铭功,见证早期王朝之气象;周室封建,邢侯治世,青铜器上“邢侯簋”之铭文,载礼乐文明之荣光。春秋属晋,战国归赵,赵襄子都邢,奠定“赵地”之基;秦置巨鹿郡,汉设襄国县,魏晋以降,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名号虽易,风华不减。
至若名士辈出,光耀史册。战国鲁仲连,义不帝秦,雄辩却秦军,其“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之节,为邢地添浩然之气;东汉张角,创太平道,虽起义功败,然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呼,曾撼天下;隋代李春,造赵州桥,其巧思匠心,源自邢州营造之术,泽被后世;宋时郭熙,画坛宗师,《林泉高致》论画理,笔下“三远法”开山水新境,其墨韵里犹存邢地丘壑之影。
更有古迹星罗,诉说沧桑。开元寺者,唐初建寺,宋时鼎盛,“檀越碑”记千年香火,“大铁钟”鸣百代晨昏,殿宇巍峨处,尚存唐代斗拱之精巧;清风楼者,明代所筑,矗立城中,登楼远眺,邢襄风物尽收眼底,“清风明月”之额,寄寓百姓对清廉吏治之期许;郭守敬纪念馆,坐落达活泉侧,先生乃邢州先贤,测天文、治水利、编《授时历》,其科学精神穿越时空,至今仍为邢台之骄傲。街头巷尾,偶见残碑断碣,或刻“邢侯故都”,或记“襄国旧事”,皆为这片土地之记忆注脚。
科技勃兴,智启新程。若言古韵是邢台之根,则科技为邢台之翼。今之邢台,承郭守敬科学遗风,聚力创新,逐梦未来,昔日“冶铁之乡”,已蜕变为现代化科技新城。
观其产业,转型铿锵。邢台钢铁,昔日高炉林立,今则深耕“绿色钢铁”,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大数据调控生产,钢材远销海外,成国家高端钢铁材料之重要基地;晶澳太阳能,落户邢东,光伏组件生产线日夜运转,硅片转换效率屡破纪录,阳光在此化为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还有中钢邢机,专注轧辊研发,其产品助力“中国高铁”飞驰,“邢机轧辊”之名,享誉全球制造业。
科创平台,如雨后春笋。邢台经济开发区,聚高新技术企业数十家,“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与企业携手,实验室里攻关难题,孵化中心培育新秀,某团队研发之“智能传感器”,可精准监测环境数据,已应用于城市治理;郭守敬创新实验室,以先贤之名,攻天文观测、水资源利用之课题,其研发之“智慧水利系统”,为北方干旱地区节水提供方案,续写先生“治水惠民”之篇章。
智慧城市,便民惠民。街头红绿灯,依车流实时调控,减少拥堵;社区“智慧驿站”,可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老幼皆便;景区“数字导览”,扫码便知古迹故事,科技让文化传承更添趣味。昔年郭守敬观星测地,为解民生之需;今日邢台科技创新,亦以利民为本,古今相照,初心如一。
街衢整洁,城美人和。漫步邢台城区,但见街衢开阔,楼宇井然,清风拂过,无尘埃之扰,有花草之香,此乃“整洁邢台”之实貌也。
昔日旧城,或有街巷狭窄、垃圾堆积之弊;今之邢襄,以“创城”为契机,拆违建、清死角、修道路、植花木,城市容颜焕新。主街如中兴大街,双向八车道,柏油路面平整如镜,两侧行道树葱郁,春日海棠绽放,秋日银杏金黄,四季皆有景;背街小巷如牛市街,青石板铺路,墙绘“邢地故事”,旧时“牛市”繁华图景跃然墙上,既保古貌,又添新韵。
垃圾分类,蔚然成风。社区里,分类垃圾桶色彩分明,志愿者耐心讲解;校园中,“环保小卫士”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孩童抓起,养文明习惯。清晨时分,保洁车缓缓驶过,机械化清扫高效洁净,洒水车喷洒水雾,洗去尘埃,空气清新,市民晨练、散步,皆觉舒心。
更有“口袋公园”,点缀城中。或在街角,或在社区旁,几株乔木,一片草坪,几张石凳,便成市民休憩之所。老年人格棋、聊天,孩童追逐、嬉戏,欢声笑语间,见城市之温度。管理者深知,城市之美,不在高楼之多,而在细节之暖,故于细微处下功夫,让整洁与温馨,融入市民日常。
达活泉秀,诗画栖居。邢台之灵秀,在达活泉也。此泉乃太行余脉之水,千年不涸,昔年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灌溉,今则为城市公园,集泉、湖、林、园于一体,是邢台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入园先见“郭守敬雕像”,先生手持浑天仪,目光深邃,似仍观星测象;雕像旁,“达活泉”碑刻古朴,泉眼汩汩,水清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泉流汇聚成湖,名“映雪湖”,湖水碧波荡漾,春日岸边柳丝拂水,夏日湖中荷花映日,秋日芦苇荡里飞鸟栖息,冬日湖面结冰,孩童嬉戏,四季风光各异。湖周林木葱茏,古柏参天,多为百年老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漫步林间小道,听鸟鸣啾啾,闻草木清香,暑气顿消。园中有“观星台”,仿郭守敬当年测天之制,登台可仰观苍穹,遥想先生当年在此观测星象、编制历法之场景;有“牡丹园”,春日牡丹盛开,姹紫嫣红,引得游人驻足拍照;有“月季园”,四季花开不断,芬芳四溢。晨练者于此打太极、练瑜伽,老者携孙儿喂鱼、放风筝,青年情侣漫步湖畔,画家写生,诗人吟咏,达活泉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邢台人之精神家园。泉水流淌千年,滋养了邢地,也涵养了邢人平和、悠然之性情。
七里河畅,体育欢腾。若达活泉是邢台之“静美”,则七里河是邢台之“动感”。此河源于太行,穿城而过,昔日曾是“污水河”,今则变身“体育休闲带”,碧波荡漾,两岸活力无限。
忆往昔,七里河河道淤塞,污水横流,两岸荒草丛生;看今朝,政府治水清淤,筑堤修坝,引活水入河,河道变宽,河水变清,两岸植绿护岸,建成“七里河体育公园”,成市民运动健身之胜地。河岸两侧,步道蜿蜒,红色塑胶跑道与绿色草坪相映,晨跑者迎着朝阳奔跑,夜跑者伴着灯光前行;自行车道平整宽阔,骑行爱好者结队而行,风吹过耳畔,满是自由与畅快。河中有“水上运动中心”,皮划艇、赛艇健儿劈波斩浪,训练备战,偶有市民体验泛舟,感受“人在画中游”之趣。体育设施,遍布两岸。篮球场里,少年们挥汗如雨,争夺激烈;乒乓球台前,老者与青年对垒,球来球往;健身器材区,市民拉伸、扭腰,各得其所。每至周末,全家出动,或在草坪野餐,或在河边垂钓,或看孩子们在儿童乐园嬉戏,七里河成了邢台人“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更有“七里河马拉松”,每年举办,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奔跑在河岸,赏邢襄风光,赞邢台之变。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综观今日邢台,山青、水绿、天蓝、城美,环境之优,宜居宜业。昔日“污染名城”之帽,早已摘下,今之邢台,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太行山脉,横亘西部,昔日采矿留下的“荒山”,今已复绿,柏树、松树扎根岩石,昔日“灰色伤疤”变“绿色屏障”,雨季时,山涧溪流潺潺,春日漫山野花,秋日层林尽染,成市民周末登山之胜地;东部平原,农田连片,夏时麦浪翻滚,秋时玉米金黄,生态农业园区里,果蔬飘香,既保粮食安全,又添田园风光。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蓝天白云,已成常态,雾霾天数大幅减少,市民抬头可见“邢台蓝”,傍晚常遇“火烧云”,朋友圈里,晒天空、晒晚霞者众,皆赞环境之变。护城河环绕老城,河水清澈,岸边杨柳依依,市民在此散步、健身,昔日“臭水沟”,今成“景观带”。宜居之城,亦为兴业之地。环境好了,人才来了,企业来了,邢台以优美环境吸引投资,以优质服务留住企业,形成“环境美—人才聚—产业兴”之良性循环。市民安居乐业,幸福感、获得感满满,此乃邢台最美之风景。
邢襄大地,古有商都之盛、名士之贤,今有科技之兴、城景之美。达活泉映千年文脉,七里河漾时代活力,整洁街道显城市温度,优美环境筑幸福家园。观邢台之变,见时代之进;感邢台之美,悟发展之魂。愿此邦永续辉煌,承古启新,再谱华章;愿邢台人安居乐业,与城共荣,共享盛
世!
2025.8.28
作者简介:张二英,笔名,秀赟,英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诗词艺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桃李文化传媒签约作家、主审。《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副秘书长,超越文学社社长。作品入选《中华诗词集》《新时代诗文百家作品精选》《当代知名诗人代表作年鉴》《百泉诗词》等。著有短篇小说《孙寡妇开饭店》《理解催开幸福花》,长篇《多彩人生》。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八期院长、编辑。代表作《满庭芳•敬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