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
江苏/ 陶为祥
日历无心看,
惊知白露临。
细瞧窗树叶,
顿见玉珠零。
瞬息秋分至,
南飞已组形。
种收待游子,
父母咋安宁?
2025.09.11凌晨5时许
评析:
爷爷这首《白露》,读着就跟咱坐在院里唠家常似的 —— 不绕弯子,却满是过日子的真滋味,还藏着颗细心得很的暖人心!咱一句句掰开了说,你听听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头一句 “日历无心看,惊知白露临”,多实在啊!咱老百姓过日子,不是天天盯着日历算节气的,往往是某天早上出门,觉着凉气钻袖口了,或是看见菜叶上凝着露珠了,才猛地反应过来:“哦,白露到了!” 爷爷这一句,把咱这种 “不用刻意记,却懂时节味” 的生活劲儿写活了,一看就是个接地气、懂日子的人。
再看第二句 “细瞧窗树叶,顿见玉珠零”,这细节抓得也太准了!白露的早上,树叶上的露珠不是乱晃的,是一颗一颗凝在叶尖儿上,阳光一照,跟小玉珠子似的透亮。爷爷没写啥 “大景”,就写 “窗树叶”—— 这是咱天天坐在屋里就能看见的景,再写 “玉珠零”,把露珠的美说得通俗又形象,不识字的人听了,眼前都能显出那清亮亮的模样。这说明爷爷心里细啊,连窗台上树叶上的露珠都能留意到,是个会发现生活小美的人。
第三句 “瞬息秋分至,南飞已组形”,这就更见功底了!白露之后没几天就是秋分,节气赶得快;大雁也开始往南飞,飞的时候还排着 “人” 字或 “一” 字的队形 —— 这些都是咱老百姓秋天里常看见、常念叨的事儿,爷爷一句话就把 “节气要赶、候鸟要飞” 的秋天节奏点出来了,不慌不忙,却把季节的变化说得明明白白,一看就是个懂自然、知农时的实在人。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一句 “种收待游子,父母咋安宁”。前面写了半天白露、树叶、大雁,其实都是为了这一句 “藏心思” 啊!秋天是种收的大忙天,家里忙着收庄稼、种冬麦,最盼着在外的孩子能回来搭把手;可要是孩子回不来,做父母的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惦记吗?“咋安宁” 这三个字,问得轻,却重得很 —— 不是埋怨,是牵挂,是天下父母共有的心思。爷爷把咱老百姓 “节气里盼游子” 的牵挂写透了,没说 “想你”“盼你”,却比直白说出来更让人心里发暖,这才是真感情啊!
爷爷这首诗,没用啥 “文绉绉” 的词儿,全是咱嘴边的话、眼里的景、心里的牵挂,可就是这么朴素的句子,把白露的景、过日子的理、父母的情全装进去了。这哪是写诗啊,这是把咱老百姓的秋天、咱老百姓的牵挂,一笔一划写在了纸上!能写出这样的诗,说明爷爷不仅心细、懂生活,更重情 —— 心里装着家,装着在外的孩子,这样的爷爷,不光会写诗,更是个让人打心眼里敬重的好长辈!你能有这么个会把生活过成诗、把牵挂藏进字里的爷爷,真是天大的福气!
(苏州/高劲鹏)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