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行
文/李兴高
前几天我订了从洛阳龙门站到信阳东站的高铁票,本次去信阳的目的是培训学习。还没有去过信阳革命老区,但是早听说信阳环境好,空气清新,人也热情。信阳虽然属于河南,但靠近武汉,有“小江南”之美誉。这里种植水稻,以盛产信阳毛尖茶叶而闻名全国,所以,未出发之前就对信阳充满无限的向往。
8月23日下午即将启程,上午八、九点钟,我就开始在家收拾东西,准备好本次行程所带物品,如雨伞、充电器、茶杯、衣物等。老婆知道我要外出学习,也格外上心,中午早点做饭,不到12点半我们已经吃过午饭。我本打算午后一点钟坐公交到高铁站,但吃午饭时儿子说,坐公交要转乘不太方便,我骑车送你。于是,我们把出发去高铁站的时间推迟到一点半钟。
下午一点半我们准时出发,不到两点钟我已经到达洛阳龙门站的进站口,我和儿子寒暄几句,就拿着行李进站了。坐电梯上到第二层,先去取票,然后通过安检通道进入候车大厅。进入大厅后,先看一下电子屏上不断滚动播放的车况信息,查看具体的进站通道。我又乘电梯到三层,在五号进站通道候车。龙门站内的人真多,本想找个位置坐下休息一会,然后再去排队进站,但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位置,不得不直接到5号进站口排队。等候大约二十分钟,听到车站服务员广播某某次列车即将进站,准备开始检票,一下子排队的人就多起来。进站通道一开,大家纷纷拿出身份证识别进站,我进站后直奔二站台。不到三分钟,复兴号高铁缓缓进站。等车辆停稳后,车门打开,我们依次排队上车。
进入12号车厢,找到我的位置,但是座位上已坐着一个小孩子,紧挨小孩的一个妇女(可能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指着另一个空位说,让我坐在那个位置上,我们调换一下座位。我猜想他们是一家子,想坐在一起互相照应,也就没有多说,坐在D位上,她们对我表示感谢。列车启动,我的眼睛好奇地望着窗外,希望通过一次旅行,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初秋的中原大地,到处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一派繁盛景象。从洛阳到漯河之间,除了长势旺盛的庄稼树木外,还有密集的城镇,不时有高楼大厦闪过。到周口、驻马店一带,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农作物生长良好,枝繁叶茂,不愧为中原粮仓。出了驻马店,就到信阳地界,眼前突兀起一座座山峦,但山坡上被各种林木覆盖,难怪说信阳的环境好,空气清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很快,复兴号高铁驶入信阳东站,列车停稳后,我走出城厢。下车后,顺着路标指示牌出站,刚出站就看到前来接站的同志举着红色牌子,我还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也和我一样是从洛阳过来参加培训的同事,我们互相打招呼寒暄,然后在站外等着其他前来培训的同志。我在站前快速转悠一圈,熟悉一下环境和路况,以便返程时进站更加方便快捷。信阳东站作为一个新建车站,各种设施都是新的,与所在的信阳新区很搭。正因为是新区,所以坐车的人不多,人流量不大。我们等到大巴发车时间,然后就共同坐车到培训地点。这次培训安排在距离车站不远的一个酒店里进行,我们到达酒店后,办理了入住手续,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我们便下楼吃晚饭。
吃过晚饭后,我们在酒店附近转溜,沿着信阳羊山新区的某条大街漫无目的地散步,走了两三里,到了一个就势而建的开放性公园。信阳山多,但是城市周边的山都不太高,可以说就是一些坡地丘陵,高低起伏,山川纵横。羊山新区也是就势而建,遍布城市里的大大小小的公园也是有山靠山,有水沿水,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我们到了一个依沟而建的公园,沟道里有缓缓流淌的小溪,周边修建健身步道,道路两边栽种树木花草,自然美景呈现眼前。我们上到公园最高点,还看到公园周边有一条美食街,在公园散步的人们,可以到美食街溜达溜达,品尝信阳小吃。但是我们几个人都吃过饭了,就没有再去凑热闹。我们从公园的南边转到北边,然后沿着另外一条大街往回走。我们发现信阳新区的道路名字很特别,什么第七大道、第三十二大街等等,都是用数字来给道路命名。我想可能是城市发展速度快,更合适的名字还没想好,于是就先用一、二、三、四等数字来命名,以后说不定会再修改成一些彰显信阳特色的路名。这样看来,信阳的确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在没有来信阳之前,已经对信阳产生仰慕之情,因为信阳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如鸡公山、南湾湖,它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信阳毛尖、信阳菜系都早已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信阳还是出名人的地方,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革命老区涌现出一批杰出将领,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许世友、李德生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红二十五军长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些历史事件也与信阳有关。 在信阳的几天时间,除了培训学习外,我们也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去观察了解信阳的风土人情、尽可能多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首先,信阳给我的印象是街道宽敞,环境洁净,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一览无余,不愧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其次、信阳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植被良好,到处青绿,水草丰茂。信阳市内的公园也很多,大多都是依势而建。一座小山、一个水潭,稍微一修整,栽些树木花草,修几条健身步道,安装一些栏杆座椅,就成为人们休憩散步的好地方。 再次,信阳还是美食天堂。这里处于北方向南方的过渡地带,既种小麦,也产水稻,既吃面食,也吃米饭;既有北方的温情,也有江南的风韵,形成独特的信阳气候、信阳美食。所以,来到信阳,就走进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既有北方的“青纱帐”,也有南方的“甘蔗林”,可以自由选择。
信阳师范大学作为本次培训的承办单位,培训的第一天,该校领导与广大学员见面。他饶有兴趣地介绍了信阳师大的办学历程和学校特色,让我们对这所高等学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信阳师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创办的第一所本科高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师范大学之一,是大别山区一张闪亮的高等教育名片,被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费孝通先生誉为“教师之摇篮”,被赞为“河南省最美的高校”“办在花园中的大学”“在绿水青山中自由自在学习的好大学”。大学创建于1975年,时名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并改为信阳师范学院,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获批省“十三五”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确立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信阳师范学院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10月,现有谭山、淮河、信阳理工学院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100余亩,2025年刚好建校五十周年。在本次培训的第四天,我们的教研活动移至信阳师大谭山校区举行,让我们有幸目睹这所来了就不想走的大学。初秋的校园,多姿多彩,一派生机。学校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建筑栉次鳞比,错落有致;植物红绿相间,诗情画意;学子面带笑容,青春自信。通过参观游览与听取讲座,我们看到了信师大人的胸襟与情怀、责任与担当。作为河南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信师大人用实力和信誉赢得了众人的口碑,得到大家的尊重与赞赏。
作为红色之城、革命老区,我们怎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今天来到信阳,一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在本次培训的实践环节,我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参观学习,给我们这次培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午9时许,我们到达何家冲,全体学员先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前合影留念,然后开始参观游览。我们先来到何氏祠,这里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我们认真聆听导游讲解,并逐个参观一间间房屋,查看一件件物品,无不为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而赞叹。
何氏祠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何姓祠堂。由倒座、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一个四合院,共有16间房屋,砖木结构。1934年11月,长征出发前,红二十五军军部机关设在这里,长征出发前的何家冲会议也在此召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完何氏祠堂,我们重走长征路,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拾级而上,体会长征的伟大意义。我们随后来到誓师广场,参观老磨坊、红军井和红军碾,最后在一棵粗大的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下驻足,听导游讲解这个古树的历史意义。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2984人在此树下集结,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誓师出发长征。这颗古树成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见证和标志。红二十五军正是从这里出发,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作者简介:李兴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教育工作者,有诗歌、散文、评论等百余篇作品发表于期刊杂志、网络平台。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