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桂子月中落》
作者:月亮的心
九月中旬,接连下了几场大大小小的雨,夏日带来的酷热浮躁也越来越远。
除了必要的社交,把自己整个身心交给家里,交给心心念念的慈悲,做一个安静,温润如玉,与世无争的宅人,有时候很奢侈,很暖心。毕竟,想让爱动脑筋,好动的双子宝宝安静下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一遍一遍,听手机里扣扣音乐传来的台湾已故音乐人陈彼得老先森演唱的《追梦人》。他略带沧桑,颤抖的男中音,在这宁静的午后,除了蝉鸣,显得孤独、伤感,他的“游子吟”激起我思想的共鸣。
一个模糊的,高大的,魁伟的形象熟悉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里。淡淡的思念、淡淡的回忆、慈悲的音容笑貌深刻在骨髓里,在无数个夜晚的梦乡里,久久不曾离去。
如果,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变得“慵懒无力”,变得“沉默寡言”,那是甘愿把世俗的欲念降落至深深的谷底,就像一片落叶,在秋天来临之际,毫不犹豫扑向尘埃,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倘若眼中无光,我拿最真挚的问候呼吁浩大的苍穹。
知足,感恩,始终是调控身心最精准的晴雨表。六祖慧能在坛经里有五句开示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何处有尘埃。”此偈是六祖回应神秀“身是菩提树”所做。表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菩提智慧并非实体存在,心性本无需刻意拂拭,是针对破除对“有”的执念,是让迷茫中的人顿悟的一束光。
而我现在就是要摒弃思想上的“神秀(渐悟的意思)”,六祖慧能的顿悟,正是我所需要的迷途上的指南针。所谓“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这样云淡风轻,随缘淡泊的心性,是要经历多少个“人间沧桑”,才能达到的悠闲,悠哉的神仙境界呀。
喜欢这人间的烟火味,哪怕是苦多乐少,仍然对有情人生一往情深。那些经年里出现的故人,依然友好如初,温暖如初。
感恩在时光长河里出现的老朋友,他(她)们是我心灵的慰籍,是我孤独寂寞时互动贴心的暖。余生,希望彼此真诚守望,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唯有真诚祝福赠予,好人一定要一生平安。
现代大文豪鲁迅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里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几句话激励了几代人的思想,如今,这些话也同时激励着我这颗尚未颓废的心。
天下万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得到是失去的开始,失去是拥有的结束。
人生并非线性发展,得失交替是常态。拥有某样东西后,往往需要放弃其他选择。而失去后,可能通过反思调整获得新机遇。正如德国作家《浮士德》所揭示的“不灭的追求”主题,得失循环推动成长。
九月的天空格外清朗,九月的雨最能抚慰人心。愿这九月的吉祥雨荡涤心灵的污垢,还我“”脱胎换骨”后的焕然一新:“秋露秋雨湿桂花,月到中天信涂鸦。无限秋意描春色,无边秋思向天涯”。
2025.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