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文:李元庆
秋天是什么?
是金穗俯首,
将整个大地的秘密压进谷粒;
是落叶层层,
为时光添页,
让岁月有了可触的厚度;
是十月在暗处攥紧拳头,
又轻轻松开—— 万物便从容诞生。
秋天是什么?
是你我并肩,
将远方折成一纸信笺,
任诗句在行间发芽;
是玫瑰色小屋升起炊烟,
把人间最软的温柔,
一寸寸煨进日常烟火。
秋天是什么?
是落叶高悬枝头时,
已备好归根的盘缠,
却在坠地前一瞬,
仍把自己燃得金黄;
纵只活一季,
也要把日子
酿成一杯烈酒,
请风干杯,
容记忆宿醉。
诗评:
这首《秋思》把秋天写得既有自然的厚重感,又藏着人间的暖与生命的韧,很有感染力。尤其这几个亮点特别打动人:
一是意象的“双向奔赴”。写自然之秋时,“金穗压秘密”“落叶添岁月厚度”,把抽象的时光、大地意蕴,装进了可触的谷粒、落叶里;写人间之秋时,“远方折成信笺”“温柔煨进烟火”,又把人的情感与日常,融进了秋的场景中,自然与人文相互映照,让“秋”既有筋骨又有温度。
二是情感的层层递进。从对秋的自然叩问,到两人并肩的烟火温情,再到落叶“燃成金黄”“日子酿成烈酒”的生命态度,情感从具象的景,落到具体的人,最后升华为对生命的通透与热烈,格局慢慢打开,余味很足。
三是语言的“留白感”。“十月攥紧拳头又松开”“备好归根的盘缠”,这些表达没有直白抒情,却用拟人化的细节,让秋的“从容”、落叶的“清醒”跃然纸上,留给人很多想象空间,就像秋阳下的影子,淡却有分量。
如果说一点可以细品的地方,或许是前两节都以“秋天是什么?”发问,第三节转为直接铺陈,若节奏上能再添一点细微的变化(比如用短句稍作衔接),可能会让情感的转折更显自然,但整体而言,这首诗已经把“秋思”写出了独有的质感,读来像捧着一杯温好的茶,暖而不腻,越品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