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茶棚阁”落成记
文/独行君
郯薛古驿之滨,茶棚新阁巍然落成。阁虽不事宏丽,然其承载之精神,重逾丘山。昔年烽火映山河,此地乃义士聚首、壮举频发之所;今逢盛世昌明,新阁肇建,既为缅怀先辈之德,更在赓续红色之魂。
回溯抗战岁月,倭寇铁蹄踏华夏,生灵涂炭,国脉濒危。铁道健儿凭险周旋,茶棚实为存亡枢纽。洪振海殉国捐躯,王志胜抱病难起,队中无主,人心渐悬。杜季伟政委临危驻阁,力举刘金山为大队长,然众议因资历参差未决。遂立“得机枪者领众”之约,刘金山奋勇无惧,单骑夜袭敌营,毙寇夺械而归,众皆叹服,此即“茶棚立信”之美谈,足证信义为立身之根、成事之基。
及抗战曙光初露,八区区长龚震华率部转战乔庙村,猝遇敌袭。时王志胜之妻高志杰雪地临盆,命在旦夕。龚震华当机立断,率部环护为盾,裂棉袍作襁褓,抱婴冒死引敌远遁,临行立誓:“必当完璧归赵!”越七日,果于茶棚将婴安然送还其母。政委张鸿仪感此义举,为婴取名“雪云”,以志雪地重生之奇迹,亦铭军民相护之深情。
彼时茶棚虽陋,却如丰碑矗立,镌刻信义;战火虽烈,更显人性光辉,映照初心。岁月流转,太平重归,百业勃兴。今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百姓追思先辈风骨,共倡建阁,欲将此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令抗战精神熠熠生辉。
幸有社工统筹擘画,文旅部门引领方向,众仁人志士踊跃助力。张氏昆仲,承先辈“双笔”遗风,慨然斥资建阁;晶公挥毫题“茶棚阁”三字,笔力沉雄;亮公泼墨书“茶棚立信”,意蕴深远,皆含教化育人之旨。张氏一族以“百忍”传家,奉仁德为圭臬;营商守诚信之道,泽被四方。今阁成,茶香袅袅,似闻当年壮士誓言;阁影巍巍,长存古今浩然正气。
昔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千古传颂。今茶棚阁虽无岳阳之名楼气象,然其精神内核,实可与之同辉。岳阳楼以天下忧乐为怀,茶棚阁以信义立世为根。信者,人伦之基;义者,行事之准。故曰:南有岳阳楼,忧乐系天下;北有茶棚阁,信义铸春秋。
今阁既落成,登斯阁者,当念前贤之高德,守今日之诺言之。不以利欲移其志,不以权势易其心。商者守诚信则业兴,仕者持廉洁则政清,民者重信誉则风淳,如此则家国可兴,大道可行。
可叹当今之世,高楼鳞次栉比,然信义之风渐见式微。愿此茶棚阁之立,能唤醒世人,重拾诚信道义,使先贤美德薪火相传,永垂不朽。
乙巳年秋月谨记
参考资料来源:
1.龚锋民《倡修“茶棚阁记”》,文章出自“基层头条”。(作者:系文中革命先辈龚震华之胞侄)
2.王金国《我的姐姐叫雪云》,文章出自“微游枣庄”。(作者:原鲁南铁道大队副大队长王志胜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