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兼总编:陈常河
编发:陈常河
散文:《古城青州》
若要寻人文的印记,不必刻意找寻。山间的碑刻皆是文人墨客的心血,字里行间藏着对青州的偏爱;庙会与花会是古城的心跳,锣鼓声里,人们穿着传统服饰穿梭,糖画、剪纸的摊位前挤满了孩子,文化的传承就在这热闹里悄悄延续。更不必说那些高山峻岭,鬼斧神工的奇石、蜿蜒的栈道,每一处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站在山巅俯瞰,青州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能看见当年益都的风采,正透过千年时光,与此刻的人间烟火重叠。
散文:《电业风采》
唐增虎(山东)
童年记忆里,总晃着父亲安全帽上那点橙红。那时变电站还是矮旧的红砖房,他和工友们顶着盛夏的日头检修线路,汗水把蓝色工装浸出深浅不一的印子,却总笑着说“电通了,家家户户就亮堂了”。后来我背着书包路过新建的智能电站,玻璃幕墙映着蓝天,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接线,再听长辈讲起当年推着板车运设备、在雪地里手拉手扛电缆的往事,才懂这“亮堂”背后,是几代人把青春拧进了电线里。
大学毕业时,我竟也穿上了那身工装,不是因为比旁人多几分本事,更像接过了一把沉甸甸的“接力棒”。入职第一天,老师傅带我们看荣誉墙,泛黄的照片里,前辈们在荒山上立杆架线,在洪水里抢修复电,那些模糊的身影,是企业从蹒跚起步到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基石。如今坐在调度中心,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电流数据,指尖敲击键盘就能远程调控机组,可我总记得师傅说的“电是暖的,要让用户摸到这份暖”——于是风雪天里,我们提前巡查线路;农忙时节,上门帮农户检查灌溉用电;深夜接到故障报修,披上外套就往现场赶,因为知道每一盏等待点亮的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有人说我们是“垄断央企”里的幸运儿,可我更清楚这份“幸运”的分量。它藏在老一辈电业人冻裂的手纹里,藏在建设特高压线路时晒脱的皮屑里,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里。我们没有资格懈怠,只能把“爱岗敬业”四个字烙在心里:用更精准的操作保障供电稳定,用更耐心的解释化解用户疑虑,用更前沿的技术推动绿色转型。就像当年前辈们为我们“挖井铺路”,如今我们也要成为后来者的“基石”,让这缕电业之光,不仅照亮当下,更能照向更远的未来。
抬头望向窗外,城市的霓虹与乡村的灯火连成一片,那流动的电流里,有前辈们的心血,有我们这代人的担当,更有无数个“亮堂”的明天在招手。这份电业风采,从来不是独属于某个人的荣光,而是一代代人捧着初心,一步步走出来的滚烫征途。
唐增虎(山东)
散文:《秋风》
总觉得秋风是带着信来的。不像春风那样藏在花苞里,也不似夏雨那样砸在窗棂上,它踮着脚掠过檐角时,先把老桂的香揉碎了,再裹着几片半黄的梧桐叶,轻轻拍在你肩头——像有人递来一封没有落款的信,拆开时,满是光阴沉淀的温软。
晨起推开窗,风先挤了进来。它没什么力道,却能悄悄掀动晾在绳上的衬衫,把洗衣液残留的茉莉香吹得满院都是。院角的竹丛被它拂过,叶尖垂着的露珠便滚落在青石板上,溅起一小圈湿痕,像谁在石板上写了半句诗,又被风轻轻抹掉。往远处望,田埂上的稻穗早被染成了金褐色,风过处,稻浪一层叠着一层涌,连带着田埂边的狗尾巴草也晃悠起来,毛茸茸的穗子上沾着的晨雾,便随着风的节奏,一点点散在空气里,凉丝丝的,却不刺骨。
午后坐在老藤椅上读旧书,风会从书页的缝隙里钻进来。它不像夏日的风那样带着热气,而是裹着晒透的银杏叶的味道,还有远处果园里飘来的苹果香。书页被它掀得哗啦响,停在某一页时,恰好有片枫叶落在纸面上,红得像一团小火焰。风绕着枫叶转了两圈,像是在端详,又像是在挽留,末了还是轻轻推着叶子,让它贴在“秋阴不散霜飞晚”的诗句旁,像是给旧书盖了枚季节的邮戳。
傍晚去河边散步,风又换了副模样。它贴着河面走,把夕阳洒在水上的碎金吹得晃荡起来,连带着岸边的芦苇也弯了腰,白色的苇絮便乘着风,慢悠悠地飘向远方,像一群找不到家的小灯笼。偶尔有晚归的鸟儿掠过水面,风会追着鸟的翅膀跑,把鸟叫的声音拉得长长的,混着河水轻轻拍岸的声响,一起送进耳朵里。这时你会发现,风里藏着些细碎的声响:是巷口卖糖炒栗子的人掀开锅盖时,栗子蹦跳的声音;是邻居家的孩子追着风跑,笑声被风吹得飘向树梢的声音;还有远处老钟楼上,钟声被风裹着,慢悠悠传过来的声音。这些声音混在一起,让整个黄昏都变得软软的,像被风泡过的蜜。
夜里躺在床上,风会敲一敲窗玻璃。它不吵闹,只是轻轻碰几下,像是在说“晚安”。窗外的老槐树叶子被它吹得沙沙响,偶尔有片叶子落在窗台上,风会把叶子推到窗缝边,仿佛想让它再看一眼屋里的灯光。这时你会想起小时候,外婆坐在灯下缝棉衣,风从窗棂里钻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轻轻晃,外婆便会把窗纸再糊紧些,说“风凉了,该添衣了”。如今外婆不在了,可秋风还是年年准时来,它吹过窗台时,依旧带着那样温柔的凉意,像是外婆的手,轻轻拂过你的额头。
原来秋风从来都不是来“带走”什么的。它只是替时光传递消息:告诉稻穗该成熟了,告诉枫叶该变红了,也告诉我们,该把过往的温暖收进心里,好好迎接接下来的日子。它像一位沉默的故人,年年秋天都来赴约,带着不变的温柔,把岁月里1的细碎美好,一一送到我们眼前。
《孔子故里知名作家文学社》
本刊文学顾问:陈文龙 金波 陈钦华 张耀光 黄秀峰 哈生寿 江铃 陈立强 秋枫
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文学总监:王德席
社 长:陈常河
总 编:陈常河
副社长:王小强 李宜普
主编终审:王小强
副主编二审:李宜普
管理部部长:张俊森
编辑部部长:陈常河(兼职)
宣传部长:杨保平 陈洁
现代诗收稿一审:陈常河
古体诗收稿一审:张俊森
小说散文收稿:陈常河
编 委:王德席 秋 枫 陈长海 陈常河 王小强 李宜普 张俊森 杨保平 陈洁 唐增虎 刘 兵
(排名不分先后)
本刊合作平台:《黄果树文学社》《北方诗刊》《关东文苑》《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中华诗艺社》《宜昌文学》《枫叶诗刊》《凤凰山诗刊》《中国爱情诗刊》《当代短诗选》《汶水之滨》
投稿请加社长微信abcdef-668811
手机号131149101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