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甜蜜的路上找苦吃
——专访老兵孙振华与他的“蜂”彩人生
孙振华的身上,藏着两枚“勋章”。一枚是深嵌皮肤的疤痕,那是抗美援老、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印记。这疤痕记录着他作为边防作战部队营教导员,在一次战斗中,营长不幸牺牲后,他一肩挑起营长、教导员的担子,带领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守土卫国的峥嵘;而另一枚“勋章”,是大山深处酿出的琥珀色蜜液,凝结着他与退役后,再以军人的执着守护自然、守护初心的坚毅!
从叱咤战场的作战英模代表,到扎根深山的“养蜂人”,孙振华的转身,源于一份放不下的战友情。看着自己曾带过打仗的战友生活不如意,这位铮铮铁骨的汉子,萌生了带领大家找个出路、共同致富的想法。而他选中的路,却指向了云岭高原的哀牢山、无量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等大山深处的原始森林。那是一片远离喧嚣、无工业痕迹的净土,也是濒临灭绝的野生中华蜂最后的栖息地。
在大山里,孙振华和战友们扎下了根。没有便捷的设施,只有简陋的住所;没有城市的繁华,只有与蜂为伴的孤寂。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吸引野生中华蜂,像守护战友般呵护着这群“山中精灵”,一边保护、繁育,一边致力于恢复其种群数量。在他们看来,与蜂为伴是份“甜蜜的事业”,可这份甜蜜,却藏着无数“自找的苦”。
深山里的日子,苦在与自然的博弈。风雨来袭时要护蜂箱,酷暑寒冬中要守护蜂群,被蜂蜇是家常便饭,孤寂是日常滋味。更“苦”的,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以军人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滴蜂蜜。从采蜜到灌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用军人的尊严保障着产品品质,绝不允许半点掺假,立志做野生蜂蜜,做世界好蜂蜜。
这份“自找的苦”,在他们酿出的“阿母吉依(彝族语为甘甜的乳汁)”“苦蜜”里有了答案。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这款产自原始森林的苦蜜,品质远超国内外同类产品。
而这“苦”,更藏着他们对抗市场乱象的决心。面对市面上假蜂蜜充斥的问题,孙振华始终记得自己作为军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要让老百姓吃上货真价实的蜂蜜,要让我国独有的“国宝”野生中华蜂的数量多起来,让其酿制的山野之蜜永远芳香在中华大地上。
于是,他们在“甜蜜的路上”越走越“苦”:拒绝工业化生产带来的高效,坚守天然,生态,绿色,无添加;不迎合市场对“甜”的单一追求,用心酿造保留自然本味的苦蜜;宁愿赚钱少,绝不以次充好。对孙振华和战友们而言,这份“苦”,是对战友的承诺,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军人初心的坚守。
如今,在他们设置的蜂场内,野生中华蜂的种群数量稳步增长,一罐罐带着深山气息的蜂蜜、蜂王浆走向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孙振华依旧和战友们守在大山里,看着蜂群飞舞,尝着口中的苦蜜,心中却满是甘甜。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甜蜜,从不是唾手可得的安逸,而是在认准的路上,带着信念“自找苦吃”,最终沉淀出的醇厚与心安。
编后:
光荣在党50年奖章获得者孙振华,是原昆明军区十一军司令部参谋,参加过援老抗美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从军校深造后分配在云南省军区原边防十二团任营政治教导员,带领部(分)队在边防哨卡巡逻、作战直到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期间,许多军烈属和困难战友得到他的关心和帮助,在公司适合的岗位得到安置。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过去的经营模式受到挑战,于是他下决心带领曾经的生死战友闯出一条出路——到大山去找“苦”吃,干甜密的事业,这就是他的“蜂”彩人生。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