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埃及行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片土地被尼罗河温柔浸润,古老的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它就是神秘而迷人的埃及。那里,金字塔刺破苍穹,记录着千年的风雨沧桑;木乃伊沉默不语,却藏着无数未解的谜团;神庙的石柱巍峨耸立,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荣耀。2012 年的 十月,我怀揣着对古埃及文明炽热的向往,踏上了这场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去探寻时光深处的秘密,聆听历史悠远的回响。
穿越千年的时光之舞:埃及行记
作者:禾兮
十月的风裹挟着远方的召唤,我踏上了飞往埃及的旅程。在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那架即将带我奔赴神秘之地的飞机,宛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钢铁巨鸟,承载着我对古埃及文明无尽的向往。
当埃及航空的班机冲破夜色,向着开罗飞去,我知道,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即将展开。十一个小时的飞行,漫长却充满期待。舷窗外是无尽的黑暗,而我的思绪早已穿越了万里,飘向那片古老的土地。
抵达开罗时,城市还沉浸在夜色之中。然而,这座城市的脉搏却在黑暗中跳动着,仿佛在诉说着它历经的千年沧桑。乘车驶入市区,路灯的光芒洒在古老的街道上,勾勒出开罗独特的轮廓。
第二天清晨,我们走进了国家考古博物馆。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埃及的时光之门。馆内珍藏着无数揭示古埃及七千年文明与历史的珍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图坦卡门王的陪葬品,璀璨夺目,奢华至极,让人不禁想象这位年轻法老生前的尊贵与神秘。那些精美的黄金面具、镶嵌着宝石的首饰,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埃及工匠的精湛技艺。而古埃及历代法老王的陪葬品和木乃伊,则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凝视着木乃伊,仿佛能感受到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深印记。
午餐后,吉萨高原的热浪扑面而来。金字塔群如同大地的丰碑,在沙漠中矗立了数千年。站在胡夫金字塔脚下,仰头望着那些重达数吨的巨石,难以想象古埃及人如何仅凭简陋工具完成这一奇迹。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蹲坐在黄沙之中,风化的面容依旧威严,它见证了王朝的兴衰,目睹了无数朝圣者的足迹。
傍晚登上开往阿斯旺的夜卧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渐渐将我带入梦乡。次日清晨,当尼罗河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甲板上,我终于抵达了阿斯旺。这座被尼罗河滋养的城市,处处流淌着古老而宁静的气息。
登上五星级豪华邮轮的瞬间,仿佛踏入了一个移动的海上宫殿。大理石铺就的走廊光洁如镜,水晶吊灯在头顶投下柔和的光晕。泳池在阳光下泛着碧蓝的波光,影院里循环播放着经典影片,酒吧中传来悠扬的爵士乐。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或在甲板上晒太阳,或在餐厅享用美食,不同的语言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国际乐章。
在阿斯旺的游览充实而精彩。菲莱神庙宛如漂浮在尼罗河上的珍珠,白色的大理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未完成的方尖碑静静躺在采石场,巨大的石块上还残留着当年工匠开凿的痕迹,仿佛凝固了某个未竟的瞬间。阿斯旺大坝横亘在尼罗河上,展现着现代工程与古老河流的对话。
下午,我们参观了未完成的巨型方尖碑。那巨大的石块静静地躺在采石场中,虽未完工,却依然展现出惊人的气势。高约45米、重约1168吨的方尖碑,让人不禁感叹古埃及人建造宏伟建筑的雄心壮志。想象着如果这座方尖碑能够完工并竖立起来,将会是怎样的壮观景象。
邮轮缓缓启航,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每日清晨,我都会来到甲板,看金色的朝阳从河面升起,为两岸的椰枣树镀上一层金边。傍晚时分,夕阳将河水染成琥珀色,远处的沙丘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美得令人屏息。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乘坐游轮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一路领略着两岸的风光。从库姆温布神庙到埃德夫神庙,每一座神庙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库姆温布神庙的双神崇拜,展现了古埃及宗教文化的多元性。而埃德夫神庙则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埃及神庙之一,精美的雕刻和宏伟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埃及的宗教仪式之中。
当游轮停靠在卢克索,我们迎来了一场文化的盛宴。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是古埃及宗教建筑的巅峰之作。卢克索神庙在夜色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灯光照亮了古老的石柱和浮雕,仿佛将历史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卡尔纳克神庙的宏大与壮观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巨大的柱厅中,石柱林立,仿佛一片石林。阳光透过石柱间的缝隙洒下,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尼罗河西岸的哭泣的梅农巨像和哈齐普苏特女王神庙,同样充满了神秘色彩。梅农巨像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部分已经损毁,但依然威严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而哈齐普苏特女王神庙则是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三层叠升式的建筑,内殿凿于山崖之中,站在神庙的柱廊上,俯瞰着尼罗河谷,那壮丽的景色让人陶醉。女王神庙不仅展现了古埃及的建筑艺术,更讲述着一位女性统治者的传奇故事。
邮轮上商店,餐厅,泳池,影院样样齐全,活动每天各异,也聚集着世界各地的人群。在这几天还发生一件有趣的记忆深刻的事…那日清晨,我到甲板看日出,“您好,休息好了吗”只见一个高个子,很帅气的罗马尼亚服务生经过,(每天房间的清洁工作就是他负责)他用英语问;我答“休息很好,谢谢”下意识的用德语回答(那时刚从德国回来)。马上意识到他说英语,他也听到我说德语,于是,他接着用德语说“你是哪里人?我答,用英语“我是中国人”。他说,“你不像中国人”我问“为什么”,又用德语,他面带难言,说“因为中国人太吵…,中国人…”“还有呢”我又问,我想多些听到他对中国人的看法,他支支吾吾,我明白了他不便当着我的面说中国人太多的不好,但我内心还是被刺痛一下,他接着说:“你们(我和我丈夫)不一样,房间很整洁,衣服很得体,对人很礼貌,看着很有教养”…
回想起几天来,每次早餐后回房间,都会看到用单独毛巾手工叠制的天鹅,鳄鱼等迎接我们,就是这个东欧小伙子给我们的惊喜,在我们本就丰富顺畅的行程中,平添特别的美好记忆。之后的几天,早餐后回房间,他天天有不同布置房间的惊喜给我们。
离开邮轮的那天,我特意找到那位东欧服务生用英语真诚地向他道谢:“感谢你为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你的用心让这段旅程更加难忘。”他有些意外,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能得到您的认可,是我的荣幸。”
离开卢克索,我们前往红海。那片被称为“红海”的海域,有着如宝石般湛蓝的海水。
抵达红海后,入住的带泳池别墅,让我们在疲惫的旅程中找到了一个舒适的休憩之所。在红海的日子里,我们尽情享受着阳光、沙滩和海水。清晨,看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将天空和海水染成一片金黄;午后,在泳池中畅游,感受着水的清凉;傍晚,漫步在沙滩上,看着夕阳将海水染成绚丽的色彩。红海的美,是一种宁静而又热烈的美,让人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然而,旅程总是在继续。我们告别了红海,乘车返回开罗,又从开罗前往亚历山大港。在前往亚历山大的途中,穿越撒哈拉沙漠,那奇特的沙丘地带风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状,仿佛是沙漠中的艺术品。
亚历山大港,这座埃及第一大海港,充满了地中海的风情。孟塔扎宫花园中的夏宫,外观典雅,花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漫步在花园中,感受着地中海的微风,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庞贝石柱矗立在城市中,见证着亚历山大港的历史变迁。亚历山大灯塔遗址虽然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依然能让人想象到它昔日的辉煌。那座曾经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的灯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光芒照亮了无数航海者的道路。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外观现代而宏伟,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新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内,看着阿拉伯文与希腊文古籍并列陈列,理解何为文明的层积岩。当地老学者说:“亚历山大港沉没的部分比现存的更丰富,最好的图书馆始终在海底。”
最后一天,我们前往孟菲斯,这座古埃及古王国的首都。露天博物馆中,蜡石狮身人面像和拉姆西斯二世雕像,展现了古埃及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圣卡拉阶梯金字塔,是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它的独特造型,为后来金字塔的建造奠定了基础。在参观埃及独有纸莎草画的制作过程和埃及香精店时,我们深入了解了埃及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纸莎草画那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让人赞叹不已;而埃及香精那浓郁而独特的香气,仿佛带着我们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埃及的宫廷之中。
夜晚,我们来到了中东第一大集市——汗·哈利利大市集。市集里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各种香料、饰品、工艺品,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在这里,我们可以讨价还价,感受着当地的市井生活。与小贩们的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和笑容,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好客。
回程的飞机上,望着舷窗外渐渐远去的尼罗河,我思绪万千。这次埃及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古老文明的魅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明,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它始于每个人内心的自觉,成于日常言行的积累。当我们走出国门,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礼让、每一份自律,都在书写着中国的形象。愿我们都能成为文明的使者,让世界看到一个古老而现代、优雅而包容的中国。
注释:
文章中提及的埃及主要景点对应的中国朝代如下:
- 图坦卡门王黄金面具及木乃伊: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当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和早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 。
- 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2580年左右,此时中国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50—3950 年)向夏朝(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年)过渡的阶段,龙山文化以黑陶为显著特征,社会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而夏朝则被认为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一般认为它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同样对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朝初期阶段,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部落联盟逐渐向早期国家形态演进。
- 菲莱神庙:菲莱神庙建造于公元前380 - 公元前362年,此时中国处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 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代,百家争鸣,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图强。
- 未完成的方尖碑:它的建造时间约为公元前1500年,对应中国商朝中期,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甲骨文的使用也更加广泛。
- 阿斯旺大坝:现代建筑,始建于1960年,此时中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 1966年),中国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
- 卢克索神庙:建造于公元前14世纪,对应中国商朝后期,这一时期商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青铜艺术达到新的高度,甲骨文的记载内容也更加丰富。
- 卡尔纳克神庙:其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从公元前2134年开始,历经多个朝代不断扩建,时间范围涵盖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战国时期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从部落走向国家,从青铜时代逐步迈向铁器时代,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简介:
禾兮:国家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数十年,热爱文学与诗歌,作品散见于多家媒体平台,擅长舞蹈,在肢体韵律中释放活力;热衷旅游,以脚步丈量世界,在行走中汲取生活灵感,涵养对生活的热忱。
广交朋友,往来不拘身份,既能与市井白丁畅谈生活烟火,亦能同学界鸿儒探讨思想深度,于多元交流中丰富人生维度。《当代文学艺术平台》主编,以专业媒体人的视角,搭建文学艺术交流桥梁,推动优质创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