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陕军东征集结号】
李含辛《满江红·劫波度尽》赏析
一、词牌特点与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宋词中常见的词牌名,其格律特点为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通常押入声韵,音调急促铿锵。内容多表现悲壮、激昂的情感,整体风格豪放粗犷,属于豪放派典型词牌之一。李含辛作为当代文坛颇具特色的跨界创作者,选择这一词牌来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悟,既符合词牌的传统特点,又融入了现代思考。
二、作者简介
李含辛(陕西礼泉人)是当代文坛颇具特色的跨界创作者,兼具多重文化身份: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俊彪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研究员,同时担任西咸新区作协监事及咸阳文学院理事等职务。他活跃于基层治理,曾长期担任小区业委会秘书长,这种多元身份使其创作兼具文学性与社会关怀。
三、词作内容解析
1. 上阕分析
"劫火焚心,偏炼就、冰魂玉骨":开篇即以强烈意象展现经历磨难后的精神升华。"劫火"象征人生苦难,"冰魂玉骨"则体现历经淬炼后的高洁品格。
"抬眼望、浮云聚散,本如朝露":以浮云朝露的意象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洞察,体现佛教"无常"思想。
"善念种因花自绽,恶缘磨镜光愈举":通过因果关系的对仗,阐明善行自有善报,恶缘反能磨砺心性的哲理。
"问人间、何物最堪怜?众生苦":以设问形式表达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展现作者的人文关怀。
2. 下阕分析
"刀丛过,犹作舞;荆棘路,成芳圃":以"刀丛"与"荆棘"象征人生险阻,"芳圃"则代表美好成果,形成强烈对比。
"看轮回暗处,天机暗布":引入佛教轮回观念,暗示宇宙间自有其运行法则。
"我笑阎罗因果簿,笔端删尽嗔痴句":展现对传统因果观念的挑战,体现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
"待青莲、开彻水中央,风来渡":以"青莲"象征纯洁与觉悟,"风来渡"则暗示超脱与解脱,全词在此达到精神升华。
四、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全词多处使用象征意象,如"劫火"、"冰魂玉骨"、"青莲"等,使抽象哲理具象化。
2、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虽采用豪放词牌,但融入佛教思想与人生感悟,形成刚柔并济的风格。
3、语言凝练有力:符合《满江红》词牌特点,用词精准,情感表达强烈。
4、思想深度:将传统词牌与现代思考结合,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洞察,又有超越困境的智慧。
五、词作价值
李含辛的《满江红·劫波度尽》在继承传统词牌形式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人文思考。其价值体现在:
1、传统形式的现代演绎:将古典词牌与当代人生感悟有机结合。
2、思想深度:融合佛教智慧与人文关怀,提供超越苦难的精神路径。
3、艺术创新:在豪放词风中融入细腻思考,拓展了词牌的表现边界。
这首词作展现了作者在人生"劫波"中淬炼出的智慧与境界,既有对世间苦难的悲悯,又有超越困境的豁达,堪称当代词坛的佳作。
附录
满江红·劫波度尽
填词/李含辛
劫火焚心,偏炼就、冰魂玉骨。
抬眼望、浮云聚散,本如朝露。
善念种因花自绽,
恶缘磨镜光愈举。
问人间、何物最堪怜?
众生苦。
刀丛过,犹作舞;
荆棘路,成芳圃。
看轮回暗处,天机暗布。
我笑阎罗因果簿,
笔端删尽嗔痴句。
待青莲、开彻水中央,
风来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