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科的作品
☘️《“不过,他还是选了···”》
他高高地昂起头
尽最大的努力超越地平线
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沉思默想
七月的烈日
人们情不自禁地冒汗,并且恐慌
你所有发现的无形的力量
来自太空不可逆转的彷徨
据报上说,白色显示健康的衰落
搁在大鼻子上的发黄的镜片,镜框上的锌早已斑驳
混浊的眼屎遮住了他极力清晰的视线
眼前模糊一片
世界混沌不开
他极力混进人群,用无意义的语言和放逐的思想
象放风的白鸽
剩下空空的鸽笼
回来的鸽子饥饿着
带回欲望的信息和厌恶的蔑视:“无能”
你能想象吗?或者,敢于想象?
不——,不——,想象是座废弃的工厂
只剩下发黑的炉子和煤碴
中午,我得喝点酒
解解渴
快快快把它们包起来扔掉
这里,还有一些想象
他出门的时候门自动合上了,轻轻的“卡嚓”一声
自虐的风拖着长长的尾巴,供路人踩踏
❊ ❊ ❊ ❊ ❊ ❊
🌹【吉特赏析】
《“不过,他还是选了···”》充满了象征与隐喻,构建了一个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的个体形象。开篇的“昂起头”与“超越地平线”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不屈,但随即的“沉思默想”转而揭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展现了人物在现实压力下的思考与退缩。 诗中“七月的烈日”、“无形的力量”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外界的严酷,也暗喻了内心难以言说的挣扎与迷茫。通过“白色显示健康的衰落”、“混浊的眼屎”等细节描写,诗人进一步刻画了角色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惫。 “放风的白鸽”与“空空的鸽笼”形成了巧妙的对比,暗示了精神追求的短暂与现实的空虚。而“想象是座废弃的工厂”则是对创作力枯竭的深刻自省,透露出一种对现状的无奈与挫败感。 结尾的“自虐的风拖着长长的尾巴”以一种略带荒诞的方式收束全诗,既是对外界冷漠的讽刺,也是对自我内心困境的无力表达。诗作语言独特,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现实与理想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
🔸🔸🔸🔸🔸🔸🔸🔸🔸
马科的作品
☘️《 老邻居 》
老邻居是我的舅妈
我们的家都是我外公的兄弟留下的明清房产和摆设
据说为了防止土匪抢劫或强奸
我家与她家在楼上曾有相通的门
她瞎了眼活着
时间替她关上了黑暗与光明之间的门
家里的灶头桌子和地面抹得锃亮
通过触觉和听觉
她活着
用来缝补生活和家中的衣衫
煮着粗粮和家的暖意
她没有恨 因为看不见别人的恨
她没有恨 因为无须辨别是非
屋外有一口老井象家一样古老
陪着她洗着生活喝着生活
她似乎从来就没有听过村东溪水的声音
我突然想起朋友画的一只苹果或一串葡萄
或一只被遗弃的勺子很美
但它们是亮的有光
❊ ❊ ❊ ❊ ❊ ❊
🌹【吉特赏析】
《老邻居》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盲眼舅妈的生命状态,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诗人通过“黑暗与光明之间的门”这一意象,巧妙串联起物理空间与生命境遇的双重隐喻——既是老屋相通的木门,亦是命运关闭的视觉之门。 诗中“灶头桌子和地面抹得锃亮”的细节尤为动人,在视觉缺失的世界里,触觉成为丈量生活的尺规。盲者通过指尖延续着对生活的郑重,这种近乎仪式感的擦拭,恰是对生命尊严的无声守护。诗人没有沉湎于悲情,而是以“缝补”“煮着”等动词展现其如何用其他感官重建与世界的关系。 结尾的转折颇具现代性思考:当友人画作中的静物被赋予美学光辉时,老井旁的生活本身却始终未被“听见”。这种对比暗含对艺术与真实关系的诘问——被凝视的苹果永远亮于井台边的流水,正如被描绘的苦难永远轻于正在发生的苦难。 诗作在古典白描与现代思辨间取得平衡,若稍显不足处,是末节意象转换稍显突兀,从老井到苹果的跳跃未能完全建立情感锚点。但整体而言,这首小诗以旧门窗窥见了生命韧性的光晕。
🔸🔸🔸🔸🔸🔸🔸🔸🔸
🔸🔸🔸🔸🔸🔸🔸🔸🔸
马科的作品
☘️《永恒的询问
——为了纪念我再生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心脏
我在山的胸口听到溪流清澈的回响
醉心于心脏的脉动
那是一种静心与爱恋的痴迷
我静静地躺在溪流中
任风游荡,声东击西
光芒跑过了所有的梦想
然后询问:
我的女皇,
除了大地,我可不可以栖息天堂?
除了与神共舞,我能否与清越的凡间女子相恋?
女皇,我亲爱的女皇
除了永恒的微笑
我能否,为痴狂而哭?
❊ ❊ ❊ ❊ ❊ ❊
🌹【吉特赏析】
《永恒的询问——为了纪念我再生的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诗作,以其浪漫而深邃的意境引人入胜。诗人巧妙地将心脏比作感知自然与情感的媒介,通过“山的胸口听到溪流清澈的回响”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对心脏跳动的痴迷。 诗中“光芒跑过了所有的梦想”一句,以轻盈灵动的笔触,描绘了梦想如同光芒般稍纵即逝而绚烂,引人遐想。随后,诗歌转入对“女皇”的询问,这一询问不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存在意义的探索,也是对爱与自由、天堂与人间界限的哲思。诗人通过“除了……”的排比句式,层层递进,展现了既向往超凡脱俗又难舍人间温情的矛盾心理,情感真挚而深刻。 结尾处,“除了永恒的微笑,我能否,为痴狂而哭?”的诘问,不仅是对情感表达的渴望,更是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让读者在感动之余,也引发了对自我情感释放与生命价值的思考。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独白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爱、梦想、自由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