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的传说
通讯员/于建章 费振波 王浩民
在牟平区王格庄镇下费格庄村东南有一座建于明代的龙泉寺,两边厢房各六间,大殿三间,殿内供奉着龙王爷神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龙泉寺被改为学校,1966年被拆毁建起新的学校。关于龙泉寺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至今在村里及周边流传。
传说几百年前,下费格庄西山有一座庙,里面供奉着佛爷像,佛爷的心脏是用一颗银锞子做的。有一年,一个外地人不知道从哪里得到银锞子的消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地来到庙中,扒开佛像的心脏,偷走了银锞子。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这天晚上,下费格庄村的会首(相当于村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佛爷一副惨相,哭丧着脸告诉会首:“我的心脏被人扒走了,不想再在此居住,想换一个地方。”
第二天,会首带领着几户村民来到西山的寺庙查看,来到一看,大惊失色:果然佛像的身上被人弄了一个大窟窿,里面的银锞子无影无踪!看到现场的惨状,会首立即回村组织几十名村民来到西山的庙里搬迁受伤的佛像,准备把佛像搬迁到下费格庄的东塂,在东塂重新修建一座寺庙,供奉佛像,当大家把佛像抬到下费格庄村东南时,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三根抬佛像的很结实的杠子都齐刷刷地从中折断,众人无法前行。会首和村民们在惊讶之余,都一致认为这是佛爷看中了这块地方,就在此修建庙宇吧!于是,村里人就在此大兴土木,修建了新庙宇,名唤“龙泉寺”。
1946年春,为了让解放区的孩子们有学可上,地方人民政府把古寺改造为学校,吸收附近的穷人孩子们来上学,“梵音转书声,寺改学堂承文脉”,这是1946年陈毅将军在牟平指挥胶东反围剿时,来到下费格庄村对龙泉寺的高度评价(《牟平下费格庄村志》)。1966年,村里规划改造,将学校拆除,另在他处新建了宽敞的学校。可能是村里人怀旧,当时龙泉寺院子里龙的大型雕塑,有一个三尺多长一尺多宽的龙眼被村民们保留下来,一直放在龙泉寺的遗址上,至今让人频发思古之幽情。如今,在龙泉寺的旁边有一座大型的“龙头水库”,是1979年修建,因旁边曾有龙泉寺大型的龙的雕塑而得名。
(通讯员:于建章 费振波 王浩民摄影撰稿)
参考文献:1936版《牟平县志》、《下费格庄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