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9周年
作者:高玥言
1976年9月9日,秋风含悲,天地同恸。当历史的长针定格在这一刻,一颗为中国人民跳动了八十三载的伟大心脏永远停止了搏动,一颗照亮东方大地的巨星悄然陨落。这一天,北京城的秋风裹挟着亿万人民的泪水,将“毛泽东”三个字镌刻成永恒的丰碑;这一天,中华大地的山河为之失色,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回荡着一声声“毛主席万岁”的悲恸呼喊。四十九载春秋流转,而今,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向这位改写中国命运、重塑民族精神的伟人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山河破碎时,他以星火燎原,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列强环伺,军阀混战,百姓于水火中挣扎。1921年,南湖红船上的微弱烛光,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27年,秋收起义的枪声划破长夜,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智慧,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井冈山的星火、古田会议的曙光、长征路上的奇迹,他用如椽巨笔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丽史诗。当遵义会议的钟声敲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驶向正确的方向——毛泽东,这位从韶山冲走出的农家子弟,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将濒临绝境的队伍引向胜利的彼岸。
民族危亡际,他以铁肩担道,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惊醒沉睡的东方。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以《论持久战》的雄文,为全民族抗战指明方向;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挥毫写下“为人民服务”的箴言,将共产党人的初心镌刻进历史的血脉。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敌后根据地的星火到全国解放的洪流,毛泽东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智慧,将人民的力量凝聚成摧枯拉朽的钢铁洪流。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宣言,不仅是新中国的诞生,更是一个古老民族从屈辱走向尊严的宣言。
新中国肇始,他以远见铸基,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毛泽东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和百废待兴的困局。他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带领中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一五”计划的实施让工业基础初步奠定,两弹一星的突破让中华民族挺直脊梁。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更坚信“人民万岁”——从土地改革到扫盲运动,从妇女解放到民族团结,毛泽东用毕生精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的身影,永远与田间地头的农民、工厂车间的工人、边疆哨所的战士站在一起。
精神永流传,他以丰碑立世,毛泽东的离去,带不走他留给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留下的《毛泽东选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宝库;他倡导的“实事求是”,是治国理政的永恒准则;他践行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本色。四十九年来,从改革开放的春雷到脱贫攻坚的胜利,从航天强国的梦想到民族复兴的征程,毛泽东的精神始终如北斗高悬,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
今天,当我们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望,更能读懂毛泽东的伟大:他不仅是开天辟地的革命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奠基人;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影响了世界的进程。他的名字,早已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紧密相连;他的精神,早已融入亿万人民的血脉。
秋风又起,山河同悲。四十九年前的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领袖;四十九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加懂得他的分量。毛主席,您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您的思想,如长江黄河奔流不息;您的精神,似昆仑泰山永世长存。让我们继承您的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谨以此文,缅怀伟大的毛泽东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