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云霞绮丽八方艳 弦韵悠长一脉传(中)
作者 姜冬梅
精彩人生 教有所成
时间到了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刘丽霞不想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原本就很好,经过了深思熟虑,她下定决心回到学校学习,一心想从大安六中考入大安重点高中,之后参加高考。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是一次多么难以割舍的决定,这意味着她就要暂时告别宣传队,告别她的歌唱,告别她的乐器演奏。可她还是下定了决心考高中,当时她的班主任俄语老师黄玉环鼓励她继续读书,花两毛钱为她考重点高中报了名,委派班长蔡玉梅来她家通知她。于是她认真准备,一举考进了大安重点高中,从此她专心备考,日夜苦读,在她的骨子里,总有一股劲儿、一种永远向前冲的精神在支撑着她。
弦韵阁音乐艺术学校校长刘丽霞
高考结束后,刘丽霞又参加了白城吉剧团的招生考试,哥哥领着她去现场报名,她当时的演出曲目是《科尔沁畅想曲》,这也是她的恩师孙思源老师的原创曲目,凭借她精彩的表演,一举考进了白城吉剧团。当评委老师问她师从何人,听说是孙思源老师,都竖起大拇指纷纷夸赞果然名师出高徒,通知她回家准备行李去吉剧团报到。
长山热电厂文艺演出《大花轿》剧照
1981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大安县医院工作,后来由于长山热电厂缺少文艺骨干专业人才,她又被以音乐人才招聘进入长山热电厂,成为一名电厂医院医务工作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期间,她都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她不断地摸索学习各种乐器,苦练技法,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技能。从手风琴,到电子琴,从古筝,到键盘,她都不断融会贯通。她积极参加厂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排练、合唱、演出,这些对于她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1995年, 长山热电厂“三八红旗手”赴北京参加《正大综艺》并合影
缘分天定,儿子和儿媳妇是在去往北京备考的火车上认识的。当时北京师大音乐系全国招收7名,儿子在东北师大专业课考后又去北京师范大学备考,考后等待结果的时候,北师大进行计划招生试点,吉林省没给名额。结果儿子以第一,女孩以第二,双双考进了东北师大音乐系,计划招生成就了他俩的缘分,竞争对手成为夫妻,最后在德国参加高考,双双考取硕士研究生,双双获取双学位。
刘丽霞和丈夫参加爱子陈时灼博士毕业典礼
刘丽霞爱子陈时灼
刘丽霞爱子陈时灼的荣誉证书
初心不改 辞职办学
刘丽霞自身的才华从小就表露无遗,再加上她的琴艺精湛,众多的亲戚朋友同事都会找她亲自教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排队求教的孩子纷至沓来。精心的筹备后,从大安到长山,她都有自己的钢琴教学班,她从教孩子们钢琴开始,因为那个年代钢琴考级相对较多。在她的精心教学指导下,每年都有几十个孩子通过钢琴考级,九级十级数不胜数。她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找她学琴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刘丽霞在课堂上传授琴艺
在刘丽霞的人生里,总是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转折点,这也意味着她要做出比别人难得多的抉择。40岁,是一个女人最知性、最成熟、最富有人生阅历、事业最有成效的年纪。可是对于刘丽霞来说,却又是一个需要做决定的时刻。那时她已经在医院护士长岗位工作了十几年,工作经验、生活家庭、亲戚人脉都与此息息相关。可是当她把心底的决定说与丈夫的时候,却没想到,他支持她。他懂她的天赋,懂她的热爱,懂她对音乐永远无法磨灭的追求。刘丽霞心底有一幅更宏大的远景蓝图,这份梦想支撑着她下定了决心。谢绝了院长的诚恳挽留,从护士长的岗位上退下,卸下了“三八红旗手”“优秀护士标兵”的光环,毅然离职,转身投身音乐教育。或许是医护工作练就的细腻与耐心,让她更懂如何贴近孩子的心。
刘丽霞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参加比赛合影
她要开办一个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她想开办一个更大的阵地,给孩子们创造梦想,打通去往音乐世界的大门。她毅然地下定了决心,离职后2000年从长山镇来松原市办起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既是惊世骇俗,对于她来说又是顺理成章。此时的刘丽霞,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已经能够独自支撑起一所专业的音乐学校了。同时她也深知办学难,却没想到会这么难。辞职办学,承受的压力大,事无巨细也同时找上门来。学校位置不好找,学校生源不好招,事业家庭难兼顾,可这些都难不住刘丽霞的一腔热忱。她咬牙坚持,凭借自身的优势与人脉,终于把工作室开办得有声有色,学生越来越多,考级通过率常年百分百,这为她赢得了更大的声誉,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也滋生了她更高的追求与向往。
刘丽霞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参加比赛合影
作者简介
姜东梅,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曾荣获第26届“孙犁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优秀奖。历史文化散文《松原驿站史话》十篇连载、诗集《月光》荣获松原市第四届查干湖文艺奖。组诗《还原——属于你的荣光》荣获吉林省二等奖,并被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收藏。曾参与并主笔《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下册、《松原碑刻概览》等。
照片由刘丽霞提供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吉林名人名企研修院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