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歌·星火永燃
——致第41个教师节
作者:田金轩(湖北)
当黑夜拥抱着闹钟酣眠
您的红笔已划破晨幕轻茧
粉笔灰簌簌,似雪落双肩
岁月如银山,悄然堆上您脊背间
教案本摊开,星子熠熠闪
轻舔着教室,那初绽的黎明天
教鞭舞蹁跹,知识化锋芒
每道弧线,为黎明劈开窗扇
三角尺作桨,丈量星河宽
圆规画牧场,圈定真理源
代数交响起,分子浅唱甜
教鞭带电举,宇宙掌心蜷
凝成发光原,照亮求知天
作业本上,批语似星图展
红色惊叹,心跳刻度明现
错题如燧石,荒原擦火燃
您似引信,燃尽躯体托光焰
粉笔盒震颤,粉末起海啸
咳嗽筑长堤,轻按浪涛滔
抛物线肩头,防洪之岸牢
我们说青春,如风任逍遥
却不见教案,药味止血棉
保温杯之中,胖大海味甜
毕业钟声,响彻走廊间
您退入阴影,似句默诗笺
且静听,翻书如潮卷
写字若春雷,声声动心弦
您撒下光年,骨缝长新天
星座初长成,熠熠耀眼前
今日,请许我们
叠银河为勋章,别您衣襟边
一生注解里,您是引路人
让太阳学会,燃烧光与暖
诗意礼赞,师恩长歌——《教师之歌·星火永燃》赏析
作者:文昌阁
《教师之歌·星火永燃》是一首献给第41个教师节的深情赞歌,诗人以灵动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教师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抒发了对教师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生动画面,镌刻师者日常
诗歌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当黑夜还未消散,闹钟仍在酣眠,教师的红笔已划破晨幕。“黑夜拥抱着闹钟酣眠”,赋予黑夜和闹钟以人的情态,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而“红笔已划破晨幕轻茧”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教师的勤勉与敬业。“粉笔灰簌簌,似雪落双肩,岁月如银山,悄然堆上您脊背间”,将粉笔灰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教师在讲台上的辛勤付出,岁月的痕迹也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他们的脊背,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
诗中对教师教学场景的描写也十分细腻。“教案本摊开,星子熠熠闪,轻舔着教室,那初绽的黎明天”,将教案本上的知识比作闪烁的星子,赋予其生命和温度,仿佛它们在轻轻唤醒教室的黎明。“教鞭舞蹁跹,知识化锋芒,每道弧线,为黎明劈开窗扇”,生动地展现了教师在讲台上的风采,他们挥舞着教鞭,将知识化作锐利的锋芒,为学生劈开通往光明的道路。
丰富意象,彰显师者精神
诗歌运用了大量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地诠释了教师的精神内涵。“三角尺作桨,丈量星河宽;圆规画牧场,圈定真理源”,三角尺和圆规本是教学中的常用工具,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更深的寓意,它们象征着教师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追寻真理的脚步。“教鞭带电举,宇宙掌心蜷,凝成发光原,照亮求知天”,教鞭成为教师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他们用它掌控着知识的宇宙,为学生照亮求知的天空。
“作业本上,批语似星图展,红色惊叹,心跳刻度明现”,将作业本上的批语比作星图,红色的惊叹号则象征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如同跳动的心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错题如燧石,荒原擦火燃,您似引信,燃尽躯体托光焰”,错题被比作燧石,教师则是点燃智慧火花的引信,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学生思维的荒原上擦出知识的火花,即使燃尽自己,也要为学生托起光明。
深情抒情,传递感恩之意
诗歌结尾处,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毕业钟声,响彻走廊间,您退入阴影,似句默诗笺”,毕业的钟声意味着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而教师则默默退入幕后,如同一个句号,为学生的成长历程画上圆满的句号。“且静听,翻书如潮卷,写字若春雷,声声动心弦”,翻书声和写字声仿佛是学生对教师的回应,它们如潮水般涌动,如春雷般震撼,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激和敬意。
“今日,请许我们,叠银河为勋章,别您衣襟边,一生注解里,您是引路人,让太阳学会,燃烧光与暖”,诗人将银河叠成勋章,献给教师,寓意着教师的功绩如同银河般璀璨。“让太阳学会,燃烧光与暖”,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发光发热,如何用爱和温暖照亮世界。
《教师之歌·星火永燃》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教师的伟大形象,传递了对教师的崇高敬意和感恩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教师的赞美,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礼赞,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和教育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