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纪念世界伟人毛泽东
文/空谷幽兰
七七四十九年前九月九日那一天,
伟人含泪不舍,
久久离开了人民和艰苦卓绝开创的伟大事业!
举国哀悼,
泣不成声,
撕心裂肺!
他为新中国的建立,
立下了不朽功勋!
人民爱戴可亲可敬的杰出领袖,
他两袖清风,
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
他改写了国家和世界历史,
让华夏再不受世界霸凌,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老人家艰苦卓绝指引人民,
在旧社会的一片废虚上搞起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
让九洲成为即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强国,
他用他的伟大思想,
造就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子国,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他树立起工农业的好标兵王进喜陈永贵,
他树立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他畅导真善美雷锋精神,
净化了几代人的心灵和社会风气。
他用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熏陶了世人魂魄,
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憾诗篇,
让世界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感动了敌国!
他一生没有私敌!
立党为公!创万世之伟业,
让法西斯侵略者闻风丧胆,
留万世之念想,
把一切不付合人民心愿见不得人的鬼踏在脚下!
人民打心眼里永远热爱毛泽东,
毛公思想永垂不朽!
赏析:虔诚纪念世界伟人毛泽东
一、历史回响中的永恒丰碑
诗歌以“七七四十九年前”开篇,用具体时间锚定历史坐标,将读者瞬间拉回1976年的悲痛时刻。开篇三行“含泪不舍”“举国哀悼”“泣不成声”层层递进,通过集体情感的爆发,凸显毛泽东逝世对民族精神的震撼。这种直白而浓烈的抒情,既是对领袖离去的痛惜,更是对历史转折点的庄严铭记。
二、伟业与人格的双重礼赞
诗中通过“两袖清风”“牺牲六位亲人”等细节,将毛泽东的公共形象与私人品格并置,展现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而“改写历史”“自立于民族之林”等表述,则从民族解放、国际地位等宏观维度,概括其作为革命家的划时代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内债外债的强国”这一提法,暗含对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成就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毛泽东时代独特价值的认知。
三、理想社会的诗意构建
诗歌后半部分转入对毛泽东时代精神遗产的讴歌:“君子国”“路不拾遗”“雷锋精神”等意象,构成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社会图景。这种表述虽带有乌托邦色彩,却真实反映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永恒向往。而“王进喜”“焦裕禄”等模范人物的列举,则强化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时代精神,使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榜样力量。
四、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等语句,将毛泽东置于中华文明传承者的高度,强调其思想的文化根脉。而“感动敌国”“立党为公”等表述,则突破国界局限,将其定位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这种“民族性+普世性”的双重诠释,正是毛泽东作为“世界伟人”的核心特质。
五、艺术特色与时代共鸣
全诗采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他树立起……”“他畅导……”的句式,形成磅礴的抒情节奏。语言上既有“撕心裂肺”“热火朝天”等口语化表达,也有“万世之伟业”“海纳百川”等典雅词汇,实现了民间情感与史诗气质的融合。在2025年的今天重读此诗,其超越时代的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仍能引发当代人对社会治理的深层思考。
结语
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代人对历史经验的集体总结。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伟人纪念,不在于神化,而在于从其精神遗产中汲取力量,回答时代之问。正如诗末所言——“毛公思想永垂不朽”,这既是致敬,更是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