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刊作者
向思剛/連丙堂/唐增虎
本期編委
顧問:陳野澗
審核:叢延春/鄒建興
主編:劉堂平
秋意诗词二首
文/向思刚
1. 清平乐·秋意
(李煜体词林正韵)
金风穿牖,簌簌香盈袖。
雁影驮云描远岫,犹抱残荷清瘦。
倚阑独听蛩言,细说流转年年。
莫道秋光萧瑟,此中藏尽安然。
2.长相思·秋意
(白居易体词林正韵)
风一秋,雨一秋。
梧叶飘阶叠浅愁,桂香浮玉瓯。
思悠悠,念悠悠。
望断天涯不见舟,灯温残月柔。
采桑子秋韵
词/连丙堂(河北)
(一)
秋风萧瑟天渐冷,梧叶初黄。菊蕊新香,雁字横空写几行。
闲来独步东篱下,露湿衣裳。云淡天长,一曲清歌醉夕阳。
(二)
枫林染就千山赤,点缀秋光。野径苍茫,落叶声中客思乡。
西窗夜雨敲残梦,灯影昏黄。砚墨生香,赋得新诗字字霜。
忆秦娥·白露吟(李白体)
唐增虎(山东)
凉飙洒,玉盘轻缀寒星洒。寒星洒,
沾花垂叶,湿阶侵瓦。
晨光初透珠痕化,凝霜渐起秋声惹。秋声惹,庭前枫赤,客中阳舍。
散文:《春华秋实谈人生》
唐增虎(山东)
窗台上的月季又开了,粉白的花瓣裹着嫩黄的蕊,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这是今年第三波花期,可我总觉得,还是春天第一朵开得最莽撞——那时枝桠刚冒新绿,它就急着把花苞撑得鼓鼓的,像个攥着糖果不肯撒手的孩子,连晨露都兜不住它的热闹。
人何尝不是这样?二十来岁的年纪,总爱把“理想”挂在嘴边,像握着春天的花骨朵,觉得只要使劲往上长,就能开到云端去。记得刚毕业那年,我揣着简历跑遍半个城,面试时拍着胸脯说要“做出一番事业”,转头却在出租屋的台灯下,为改了七遍的方案掉眼泪。那时的“春”,是带着刺的:是挤地铁时被踩皱的衬衫,是加班到凌晨的泡面,是父母电话里“别太拼”的叮嘱,却被我当成“不够努力”的提醒。我们总以为春天就该一路狂奔,却忘了新抽的枝芽,也需要雨的滋养、风的磨砺,才能稳稳地扎根。
后来才慢慢懂,春天的“华”,从不是一路顺遂的绽放。楼下的老槐树,去年春天遭了虫蛀,枝桠枯了大半,我以为它活不成了。可到了初夏,枯枝旁竟冒出新叶,一点点把空缺补起来。秋天的时候,还结了串小小的槐米,藏在叶间,不惹眼,却踏实。原来人生的“春”,从来不是只有繁花似锦,那些看似停滞的日子,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都是在为后来的成长扎根。就像田里的庄稼,春天要经历破土的艰难,要耐住春雨的冲刷,才能在夏天拔节,在秋天结果。
转眼到了秋天,楼下的银杏黄了,一片片叶子像小扇子,飘落在地上,铺出一层金黄。我常蹲下来捡叶子,指尖触到叶脉的纹路,清晰又坚韧。这让我想起外婆种的南瓜,春天撒下种子,外婆每天去浇水、除草,看着瓜苗爬藤、开花。夏天的时候,小南瓜藏在叶下,慢慢长圆、变黄。到了秋天,外婆摘下南瓜,切开的时候,橙黄的瓜瓤里裹着饱满的籽,蒸一碗南瓜泥,甜得人心都暖了。外婆总说:“春天下多少功夫,秋天就有多少收成。”那时我不懂,直到自己也经历了些事才明白,秋天的“实”,从不是凭空来的。就像我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吃过的苦,都会在某个时刻,变成属于自己的收获。
有一次去乡下,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里收稻子。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收割机开过,谷粒簌簌落下,装了满满几袋。我问伯伯:“今年收成这么好,是不是春天天气特别好?”伯伯笑着说:“哪有年年都好的天?春天旱过,夏天涝过,好在我们及时浇了水、排了涝,稻子才没受太大影响。”原来,即便是看似顺理成章的收获,背后也藏着无数次的应对与坚持。人生也是这样,没有谁的“秋实”是一帆风顺的,那些遇到的挫折,那些走过的弯路,其实都是在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成长,如何在风雨中守住希望。
现在再看窗台上的月季,花期过了,花瓣落了,却留下小小的花萼,透着一股沉静的劲儿。我知道,等到来年春天,它还会再开花,或许会开得更艳,或许会遇到新的风雨,但它一定会再努力地绽放。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春天的热烈,也有秋天的沉静;有开花的喜悦,也有落叶的淡然。重要的是,在春天的时候,不辜负每一寸光阴,认真地生长;在秋天的时候,不遗憾每一份付出,坦然地收获。
春华秋实,从来不是简单的季节更迭,而是人生最朴素的道理:所有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所有的收获,都离不开曾经的耕耘。就像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却始终在自己的轨道上,慢慢运行,静静发光。我们的人生,也该如此——在春天里向阳生长,在秋天里从容收获,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作者简介
向思剛
作者简介
連丙堂
作者简介
唐增虎
上下滑动查看
墨韵芳洲文学社公众号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韵芳洲文学社始终秉持传承文学经典、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我们深入探寻古今中外的文学宝藏,通过诵读品味经典韵味、开展研讨交流思想、积极创作展现才华等多样形式,让人文精神得以延续传承,让文学的力量如潺潺溪流,润泽每一颗热爱文字的心灵。
如今,墨韵芳洲文学社向社会各界敞开征稿大门,热烈欢迎格律诗、现代诗,各类诗歌作品踊跃投稿。我们期待每一篇稿件都充满积极健康的力量,远离政治敏感内容,以纯粹的文学之美打动人心。在此特别强调,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拥有完整版权,但在未经墨韵芳洲文学社同意的情况下,作品不得转载至其他平台。文学社有权在社内组织的各类活动、精心编印的社刊以及官方线上线下渠道展示推广大家的佳作,力求让每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都能被更多人认识,让每一份优秀的文学创作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韻芳洲文學社團隊員
顧問:陳野澗 範國霞 陰濟軍 連兩堂 陳 雁 唐增虎 叢延春 廖萬友
榮譽社長:範國霞 陰濟軍 唐増虎
社長:劉堂平
副社長:陳野澗 唐增虎
文學總監:陳野澗 廖萬友
宣傳部長:王宣球
主播:葛俐 方靜
作品編輯總監:劉堂平 鄒建興
收稿總監審核:叢延春 熊波
律詩收稿審核:連丙堂
現代詩歌收稿審核:熊波
執行主編: 劉堂平
文學群總管:陳野澗
墨韻芳洲文學社全體委員:陳野澗 熊波範國霞 陰濟軍 連丙堂 叢延春劉堂平 王宣球 陳 雁 廖萬友 鄒建興柯於仁 汪海濱 胡友平 (排名不分先後)
墨韻芳洲文學社合作方:
《大河奔流文學社》,《洗韻留香詩社》《當代作家》
墨韻芳洲文學社 2025年8月
公众号“墨韵芳洲文学社”投稿须知
一、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体裁不限,散文、诗歌、古体诗,随笔、论文、游记、作品等,可有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二、版权要求
1、所有投稿作品“墨韵芳洲文学社”及其相关合作机构,享有使用权。
2、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首发,不得作假,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稿件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切忌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4、稿件需附上作者简介和1-2张照片;
5、部分图片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关于稿酬 :
每首作品的赞赏总金额的3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发放给朗诵者,20%发放给编辑,20%作为贫困地区慈善赞助,(赞赏额度累积到一定比例我们将捐赠给最需要的贫困学子)每首作品打赏金额低于或等于10元不进行分配,此金额留用平台运营之用,高于10元以上按稿费分配标准执行。
四、投稿方式:
投稿微信:A136-com
投稿邮箱:amd_2002@qq.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