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露 随 吟
文 石 头
白露来时夜更长,晴空炽热望清凉。
南飞雁阵吟秋晚,北塞霜花点翠黄。
野老不愁粱染紫,田家窃喜菽生香。
天公自有候三律,遍地流金谷满仓。
这首《白露随吟》以白露节气为背景,描绘了秋季的物候变化和丰收景象,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下是我的赏析:
🌾 一、诗歌赏析
1. 首联:时节特征“白露来时夜更长,晴空炽热望清凉” 点明了白露节气的特点。白露后,昼夜温差增大,夜晚凉爽,白天仍可能炎热,但人们期盼着更多的清凉。此句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隐含了季节转换时人的感受。
2. 颔联:物候景象“南飞雁阵吟秋晚,北塞霜花点翠黄” 通过候鸟南飞和北方霜降的景象,生动描绘了白露的物候特征。“吟秋晚”赋予雁阵诗意,“点翠黄”则巧妙写出霜染草木、黄绿交织的秋色,画面感强。
3. 颈联:农耕喜悦“野老不愁粱染紫,田家窃喜菽生香” 转向农事和丰收。粱(高粱)染紫、菽(豆类)生香,描绘了庄稼成熟的景象。“不愁”与“窃喜”表达了农夫对丰收的安稳与喜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 尾联:天道规律“天公自有候三律,遍地流金谷满仓” 总结全诗,指出自然规律(候三律)决定了季节变化和万物生长。“流金”喻指稻谷金黄,一片丰收景象,“谷满仓”则是丰收的直接结果,表达了顺应天时、庆贺丰收的主题。
📝 二、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画面生动:诗歌选取了“雁阵”、“霜花”、“粱菽”、“流金”等典型秋日意象,共同构筑了白露时节的自然画卷与农耕景象。
* 对仗工整,语言凝练:颔联“南飞”对“北塞”,“雁阵”对“霜花”;颈联“野老”对“田家”,“不愁”对“窃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 情感真挚,基调积极:诗中虽有秋晚、霜花的清冷,但更多的是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天时规律的赞颂,整体情感基调乐观向上。
📚 三、白露节气的补充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2025年的白露在9月7日。
* 气候特点:天气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增多,昼夜温差大。
* 物候特征: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指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食物以备过冬。
* 农事活动:白露是收获和秋种的关键时期。华北、华中等地忙于收割水稻、玉米等作物,并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
💎 四、总结
《白露随吟》这首诗紧扣节气特征,巧妙融合自然物候与农耕生活,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工整的对仗,描绘出白露时节秋色渐浓、五谷丰登的动人画卷,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丰收生活的喜悦。
希望以上赏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如果你对诗中具体的意象或白露节气的其他方面有更深入的兴趣,我很乐意继续和你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