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乌蒙水乡好风赞
蒙世清(云南昭通)
题记:乙巳年九月七日,乌蒙水乡三童戏水,市民劝导终止,感昭通文明新风而作。
三童戏水忘危时,众客温言导意慈。
往岁旁观多漠视,今朝共护稚莺枝。
浪惊鳞跃竿轻避,风动鹭回情自怡。
湖畔助人传四野,千家笑语喜相随。
《七律·乌蒙水乡好风赞》以云南昭通乌蒙水乡为背景,通过三童戏水事件展现社会文明新风,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清新,格律工整且情感真挚。以下从内容、艺术手法及社会意义三方面赏析:
一、内容与意象
事件聚焦:首联“三童戏水忘危时,众客温言导意慈”以白描手法切入,通过“戏水”与“温言”的对比,凸显市民从旁观到主动劝导的转变。
时空对比:颔联“往岁旁观多漠视,今朝共护稚莺枝”以“往岁”与“今朝”形成时间张力,“稚莺枝”喻儿童,暗含社会对幼小生命的珍视。
自然与人文交融:颈联“浪惊鳞跃竿轻避,风动鹭回情自怡”以“鳞跃”“鹭回”等自然意象,烘托和谐共处的场景,隐喻文明与生态的平衡。
二、艺术特色
格律严谨:全诗符合七律平仄规范,押平水韵“四支”韵(时、慈、枝、怡、随),对仗工稳如“浪惊鳞跃”对“风动鹭回”。
用典含蓄:尾联“湖畔助人传四野”化用“德被四野”典故,以“千家笑语”收束,升华主题。
三、社会意义
诗作通过乌蒙水乡的微观场景,反映昭通市“城乡蝶变”的宏观变迁(如“高峡平湖鹤翩翩”),传递互助共治的现代文明理念,与“红色扎西著千秋”的红色文化形成呼应
全诗以“小事件”见“大情怀”,兼具地域特色与普世价值,堪称当代七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