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教育双璧新赋
——文脉武韵并臻,礼智交辉同耀
文/苏志文
陇上铜城,秋光淬金。黄河西抱,文脉东传。时维乙巳仲秋,白银区两所学府再启启蒙盛典:武川新村学校承“开笔礼”以墨香启智,十四小学续“点砂典”以丹朱明心。余再度躬逢其盛,见总角童子目含星斗,笔带春晖,乃知白银教育之根脉愈深,遂作新赋以颂其盛。
(一)文脉绵延·武川新墨
武川新村学堂,屹立城乡要衢。白墙映寿鹿晴雪,碧场接秦川朝霞。是日辰时,百余学童身着湛蓝校服,与父母同践千年儒礼。校长振金铎而诵:“正衣冠,明事理;拜先师,启慧心”。七人领导班子台前示范,男女师长皆着正装,袖拂清风,仪态端方。幼童习礼,拱手如抱月,作揖若推云,躬身时似新竹沐雨,昂首际若乳燕朝阳。
“人生始立”鎏金牌铭下,余得意门生曾氏俊杰、俊家二位青年教师展素宣,执玄毫,教童子书写“人”字鸿蒙。笔锋起处,墨韵透纸三分,似有金石之声;骨力运时,训言入木七寸,宛如钟吕之鸣。此间深意,正应市教育局吕佐鹏局长所言:“教育者,当以传统为根基,现代为羽翼,使童子知撇捺如人之双足,既能踏实地,亦可望苍穹。”近年来吕公推行“城乡新教育均衡发展”之策,使城郊学子尽得传统文化真髓。
(二)武韵灵动·十四丹砂
东方既白,紫气东来。十四小典礼启幕,与武川形成日月交辉。校园内晴光泻玉,彩练垂虹,总角童子列如璎珞。吾孙涵涵立于队列前端,额间朱砂若旭日初升,眸中星光似银河倒泻。校长执银毫轻点时,但见涵涵昂首挺胸,受礼如勇士接印,仪态间自有“天地正气存胸次”之概。
礼成刹那,忽现奇观。涵涵翩然跃至翡翠塑胶场,双掌撑地若青筠破土,纤体倒悬似乳燕穿云。双臂轮转如织机穿梭,起落间气息绵长,竟成“倒立循环”之妙技。观者啧啧称奇,同伴目眩神驰。此非寻常杂耍,实乃开智后身心相谐之征——灵台受丹砂启慧,肢体遂生凌云之姿。正应区教育局吴旭东局长倡导的“五育融合”理念:“以文化人,以体育智,使童子身心俱健,文武兼修。”
(三)双璧辉映·教化之功
余观双校盛典,深味吕、吴二公督教之智。吕公佐鹏执掌全市教育,倡“传统与现代并重”之策,使城乡教育如鲲鹏双翼;吴公旭东深耕区域沃土,行“一校一品”之法,令每所学府各显其美。武川重笔墨德基,得传统文化之精粹;十四小彰体智融合,显现代教育之创新。两校虽各有所长,然同承教化之本,共育栋梁之材。
尤见两校师资之盛:武川有曾氏兄弟深耕国学,十四小有体操名师创新教法。此皆白银教育“新教育”计划之硕果。闻近年来吕公力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工程”,吴公实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聘非遗传人入校授课,邀体育健将传授技艺,使学子既能书写方正汉字,亦可展现矫健体魄。
(四)童心璀璨·未来可期
暮色抱城时,两校学童共诵《开蒙训》:“笔架山高堪纵马,墨池水深可藏龙”。声震四野,惊起黄河滩头栖鹭。余恍见涵涵与武川学童执手相笑,额间朱砂与衣上墨痕交相辉映,文明长河在新一代血脉中奔涌不息。
忽悟今日盛典真义:武川之笔,书写的是千年文明基因;十四小之砂,点燃的是未来创新火种。前者使童子知“鳜鱼肥处有诗情”,后者令学童悟“看花人亦是画中人”。此二者恰成白银教育之双翼——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体智一色。二位局长犹如娴熟的驭手,驾此双翼驰骋于教育现代化之路。
结 语
感而记之,双校盛景历历在目:武川墨香氤氲中,百童挥毫写就“天地人”;十四小虹彩辉映里,涵涵倒立旋转若风车。乃叹:白银教育所以卓然者,在其能守正创新也。守周礼之正,创体教之新;传丹砂之魂,融时代之变。观一城而知天下,此乃中国教育现代化之白银样本也!
正所谓:
翰武川波写碧穹,丹凝十四小霞红。
墨绳量度千秋正,砂痣点燃万窍通。
体智双飞云作路,德才兼修月为弓。
今朝童子抱星火,来日银城腾巨龙!
乙巳年仲秋再笔于白银黄河之滨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视频截图)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