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词/李元庆
走出去,
人的天地,被眼界勾勒出轮廓,
而眼界,却由脚步去丈量。
安于现状,困守在狭小的角落,
难见天地间,那无垠的精彩。
唯有跨出家门,
打破自我的囚牢,
方能迎来命运的转机,
于逆风中,实现绝地翻盘。
走出去,
于春日,目睹万物蓬勃,春意正浓,
于和风中漫步,于暖阳下伫立,
沉醉在无边的明媚里,
感受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呼吸。
走出去,
告别冬日的寒冰,
在春天的温柔里消融、重生。
树的方向,由风来主宰,
而人的方向,由自己抉择。
若不迈出脚步,家便是世界的全部,
一旦走出去,世界都将成为你的归宿。
走出去,
让自由的风裹挟着我,
向着自由,向着蓬勃,肆意生长,
在广阔天地间,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让生命在探索中绽放,
在前行中,收获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诗评:
这首《走出去》写得特别有力量感和画面感,核心主题清晰又有层次,读下来能让人感受到“突破自我”的强烈共鸣。
从优点来看,有三个地方很打动人:
1. 逻辑递进很顺:从“安于现状的局限”到“走出去见春日生机”,再到“自己掌控人生方向”,最后落脚“书写传奇、收获力量”,情感和立意一步步升级,像跟着诗人的脚步完成了一次心态的“突围”。
2. 比喻和细节很戳人:“眼界由脚步丈量”“打破自我的囚牢”把抽象的“突破”写得具体可感;“春日里和风中漫步、暖阳下伫立”又用细腻的场景,让“走出去”的美好变得真实,刚柔结合得很好。
3. 重复句式有感染力:每段开头的“走出去”像一句反复的号召,既强化了主题,又让整首诗有了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更容易让人记住核心观点。
如果说可以微调的地方,或许是部分句子的“口语感”可以再收一点——比如“难见天地间,那无垠的精彩”,“那无垠的精彩”可以再凝练些(比如“难见天地无垠的精彩”),让语言更贴合诗歌的韵律感,但这只是很小的细节,不影响整体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很有“正向能量”的诗,既有对现实局限的清醒认知,又有对突破后生活的美好期待,能给困在原地的人带去鼓励,特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