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的夜晚,寒意像针一样扎进骨头里,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上。母亲突发脑出血,145毫升的出血量如同惊雷炸响,瞬间将她拽进了深度昏迷…… 我们兄弟四人和全家亲戚守在急诊室外,往日里各自撑起一片天的汉子,此刻都红了眼、慌了神,唯有攥紧彼此的手,在沉默里传递着“娘一定会好”的信念。七个小时的手术,每一秒都像在火上熬,直到医生说出“手术顺利”,我们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地。
接下来的半个月,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成了我们与娘最近的距离。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娘的情况一天天好转,从靠仪器维持到能微弱睁眼,再到转入普通病房——那些日子,我们轮班守在病床前,喂水、擦身、轻声说话,看着娘的脸色慢慢红润,只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以为风雨总算要过去。
![]()
可命运偏要在平静里掀波澜。昨天,娘突然呕吐不止,喉头的痰液堵得她呼吸急促,原本好转的精神头一下子垮了。看着娘痛苦的模样,我们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那种“要没娘了”的恐惧,密密麻麻裹住心脏,连呼吸都带着疼。全家被悲痛压得喘不过气,可谁都没说放弃——娘还在等我们,我们怎能先慌了阵脚?
![]()
危急关头,大哥第一个站出来扛住了压力。他和大嫂、三姨,一趟趟跑医生办公室,从病情细节问到治疗方案,又四处托人找专家咨询,安排护理的琐事都打理得明明白白,脚步快得像踩了风,眼底的红血丝却藏不住疲惫。远在珠海的二哥二嫂打来了电话,声音里满是焦急,一遍遍地问“娘现在怎么样”“要不要转去更好的医院”,连娘的营养餐搭配都细细叮嘱,隔着千里路,心却全挂在病房里。
最让我心头一热的是四弟。他打来电话时还带着哭腔,哽咽着说:“三哥,你别愁钱,我想法子凑,咱娘治病需要多少我都拿!不能让娘因为钱耽误了,没娘,咱就真没家了……”电话那头的哭声,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也让我更清楚:我们兄弟四个勇于担当。主治医师弟媳妇亲自查看资料提出建议,给娘制定康复方案。
![]()
下午,医院的媳妇、三姨和医生带来了好消息——有一种药对娘的病有奇效。这话像一束光,瞬间点亮了我们的希望。没有丝毫犹豫,我们立刻分头行动:大哥揣着药名,一家家药店跑,生怕错过任何一家;二哥在网上疯狂搜索,发动所有人脉联系药房、找代购;四弟一边给安阳医药公司打电话确认货源,一边在网上下单,还惦记着娘好转后需要轮椅,顺手就订了一台;我也立刻停下手头所有工作,让办公室的同事兵分两路,往不同方向的药店找。那一刻,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多难,一定要把药找到,一定要让娘好起来。
幸运的是,在眼科医院附近的一家药店里,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救命的药!我攥着药盒往医院跑,手都在抖。推开门进病房时,原本萎靡了两三天的娘,看到我手里的药,眼睛突然亮了亮,精神头一下子提了起来。她看着我,嘴唇动了动,轻声问:“你是老几?”我赶紧凑到床边,说:“娘,我是老三啊!”娘听了,慢慢抬起手,颤抖着伸出三个手指头——那一瞬间,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又哭又笑。原来,娘一直都记着我们,一直都在努力陪着我们。
![]()
林家四兄弟,是娘一手带大的孩子;如今,我们是娘最坚实的依靠。这场与病魔的较量里,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各自尽全力的守护——大哥的担当、二哥的牵挂、四弟的赤诚,还有我们彼此间的默契与扶持,拧成了一股绳。
![]()
往后的日子,我们还要更亲、更近,多沟通、多理解,不管遇到什么坎,都要像现在这样,攥紧彼此的手一起扛。娘还在等我们陪她说话、陪她回家,我们也盼着娘早日康复,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娘在,家就在;有兄弟在,再大的难也能过去。
我们要守住这份母子情,更要护好这份兄弟情,做中原大地里最亲的兄弟,让这份血脉相连的温暖,陪着娘,也陪着我们,一直走下去。(林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