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中元节夜谒
文/车兴明/安徽滁州
中元夜气肃清秋,焚篆摇光绕故丘。
万古幽明分逝水,一川星月共冥悠。
心灯影接寒烟岫,野奠声随落叶舟。
莫道泉台终寂寂,人间犹有未忘眸。
2025.9.6.12:58
![]()
![]()
《七律·中元夜谒》以中元节为背景,通过肃穆的意象与深邃的时空感,抒发了对逝者的追思与生死哲思。以下从意象、结构、情感三方面赏析:
一、意象营造:肃穆与空灵交织
环境意象
“夜气肃清秋”开篇即点明中元时节的清冷氛围,与“焚篆摇光”“寒烟岫”共同构成祭祀场景的肃穆感。而“星月共冥悠”将视角拉至宇宙,以星月的永恒反衬生命的短暂,与李郢“金粟栏边见月娥”的意境相呼应。
动态意象
“野奠声随落叶舟”以落叶舟的飘零暗喻生死流转,与“心灯影接”形成虚实对照,既写实景又隐喻灵魂的归途。此句化用陆龟蒙“孤枕易为蛩破梦”的孤寂感,更添苍凉。
二、结构布局:时空纵横的张力
纵向时间:首联“万古幽明”与尾联“泉台寂寂”形成古今对话,凸显生死相隔的永恒命题。
横向空间:从“故丘”到“冥悠”,由近及远,再以“人间未忘眸”收束,空间跳跃中凝聚情感。
三、情感内核:哀而不伤的哲思
末句“人间犹有未忘眸”以“未忘”点睛,突破传统中元诗的悲怆,赋予追思以温暖力量。此与范仲淹“主人高歌客大醉”的旷达异曲同工,皆在哀思中见超脱。
全诗融合道教中元节的“清和之气”与佛教“慎终追远”的意蕴,以简练语言完成对生死命题的诗性诠释。
个人简介:音海微尘(本名:车兴明)转业军人,党员。 中国音协会员,政工师 。业余爱好音乐词曲创作,先后创作了200多首,荣获全国、省、市等多种奖励。平时也喜欢写一些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