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把乡村志编修列入国家规划。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 “鼓励乡村史志修编”。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台见新,十年来,跑遍了全镇79个行政村,进村入户访问知情人,查阅家谱等资料,并反复核实,为各村写出了村志概要。今天,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专栏发布台见新写的《官宦中医钟鼎勋》,供对乡村文化有兴趣者参考借鉴。
在诸城东北乡的历史长河里,钟鼎勋的名字始终与 “仁心” 二字紧密相连。他出身望族却不耽于安逸,既登仕途造福一方,又怀仁术济世救人,用一生诠释了 “亦官亦医” 的理想境界。
从为贫者舍药分文不取,到千里赴保定治愈知府母亲沉疴,再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革命党人亲属,钟鼎勋的每一步选择,都闪耀着医者的慈悲与士人的风骨。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以一己之力让诸城 “白龙山药会” 名扬山西,让地道药材与精湛医术相辅相成,成为一段跨越地域的杏林佳话。
请欣赏台见新先生的文章《官宦中医钟鼎勋》!】

台见新
钟鼎勋,字海堂,生于1875年,逝于1926年,诸邑东北乡小仁和村人。监生,候补直隶巡检,后来曾出任过北直隶保定府红子店知县,是著名的官宦中医。
小仁和村是诸城东北乡清代钟氏望族的族聚地,钟氏清代雍正四年来诸城,以五世祖钟子恒贸易起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了拥有土地245顷的大家族,家人谨遵祖训,耕读为业,曾出过四位举人,一位拔贡。钟鼎勋就出生在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富有家庭,受家族的熏陶,他自幼课读,兼习中医,等及成人,参加科举,官至候补直隶巡检,后来专攻中医,成为诸邑东北乡“宅心仁慈”的一代医圣。
钟鼎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精研中国古代著名的《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部医著,认为风寒乃是万病之源,病变万端,唯明理方能穷之,因而医术精湛,在胶东一带非常有名。
钟鼎勋行医不为名不为利,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因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慕名前来就医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穷人前来治病,没钱取药,他也慷慨施舍医治。本地王家庄崔永昌的母亲得了重病,浑身浮肿,因没钱医治,病危旦夕,抱着侥幸心理前来求医,钟鼎勋伸出援手,仅仅用了三副药,就治愈了,并且分文未取,患者热泪盈眶,感恩不尽。

凭着高超的医术,钟鼎勋的名声大振,盛名之下,不免萌动了攀龙附凤的念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天,经过亲戚介绍,他去了保定,托关系,想在官场上,谋一个差事。也是他官运亨通,凑巧遇到保定府知府的母亲患了重病,遍请当地良医,皆束手无策,知府不由地十分烦恼,派人到外地寻找名医。亲戚知道钟鼎勋医术高超,趁此机会,将钟鼎勋推荐给知府,知府立即召见了他,询问了他的一些情况,他对答如流,知府很高兴就让他给老太太治病。他见老太太面黄肌瘦,容颜槁枯,通过望、闻、问、切,了解了老太太的生活起居以及生病医治过程,凭着他高超的医术和经验,判定老太太患的是因风邪引起的一种湿热杂症,马上按症开出了药方,并胸有成竹地说:“十副药保证全愈”。知府半信半疑,找保定本地中医查看药方,都认为此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以为钟鼎勋是江湖郎中,说大话而已。钟鼎勋却拍着胸脯,保证药到病除,于是,知府就派人照方配药,药取回之后,钟鼎勋拆开一一检验,发现假药居多,提出此药必须购自诸城白龙山药会上之药,才能发挥最好疗效。知府照办,将本地大药房刚从诸城白龙山药会上购回的中药全部提供了出来,鼎勋逐味挑选,配药,亲手熬药,亲自给老太太喂药。一副药微见成效,三服药出现疗效,六副药基本病愈,十副药大病全愈。知府大喜,称赞钟鼎勋真是神医也!由此鼎勋名震山西,当地中医纷纷拜他为师,从此用药必选诸城“白龙山药会”上所购药材,“白龙山药会”更加名扬山西。从此以后,为了赶上每年的二月初一的“白龙山药会”,山西太原的药材商,大年五更吃了餶飵就动身前来参会呢!

知府为了报答鼎勋为母亲治病之恩,就提携他出任保定府红子店知县,鼎勋到任,兴修水利,大办教育,空闲之余仍为平民百姓之病,百姓欢呼雷动,称他为“青天大老爷”。两任未满,鼎勋深感官场黑暗,产生了厌倦归里思想,于是辞去县官,又回到家乡继续行医。
鼎勋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思想进步,为邻里敢于仗义执言。民国元年(1912年)2月2日,中国同盟会会员钟孝先参加了诸城独立运动,诸城独立不久,遭到反动知县吴埙的反扑,独立运动失败,清兵对参入独立运动的革命党人大肆逮捕,搜捕波及乡下,吴埙派一百多名清兵到小仁和村捉拿钟孝先,孝先早就潜入高密西马岭钟辑堂家躲避,清兵扑了空,大怒,迁怒孝先家人,声言速速供出,否则格杀勿论。家人以实相告,并不知情,清兵暴怒,欲要行凶,危急关头,鼎勋挺身而出,以卸任知县的身份,与清兵周旋,因为鼎勋仗义执言,清兵才答应撤离,保全了孝先家人。
钟鼎勋亦官亦医,然而,他不忘初衷,一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凭着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造福一方百姓,所以深受白龙山一带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2020年12月25日写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本专栏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