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亮
七绝·中元祭祖
纸烟袅袅接香云,
仗竹声声祭祖坟。
父母音言尤在耳,
如今梦里几回闻。
![]()
七绝·中元远祭
中元月冷沁秋霜,
异地纸烟回故乡。
万盏河灯浮水去,
借云慰祭向南方。
![]()
七绝·中元夜话
人生似月缺还圆,
想念如丝断又连。
化蝶纸钱风带舞,
中元夜话说千年。
![]()
秋祭父母
秋凉老院景清微,
祭扫家乡早扣扉。
又记儿时些许事,
常听嘱咐莫迟归。
![]()
评述文本
《中元诗四首:生死书写的三重维度》
陈亮以四首七绝构建了中元祭祖的完整诗学体系,从具象仪式到抽象哲思,展现了中国传统生死观的三重维度:
空间维度(《中元祭祖》《秋祭父母》)
纸烟袅袅仗竹声的实景祭祀与秋凉老院叩扉的追忆形成空间呼应,尤在耳莫迟归的细节描写,将祭祖行为转化为跨越生死的对话。诗中香云纸烟的意象群,既是对《荆楚岁时记》燃灯照冥传统的继承,又以现代口语化表达(些许事)消解了祭祀的沉重感。
时间维度(《中元夜话》)
缺还圆断又连的辩证思维,将短暂的中元夜延伸至千年时空。化蝶纸钱的风中舞动,既暗合庄周梦蝶的哲学意象,又通过当代读者熟悉的《梁祝》符号,实现古典意象的现代转译。
情感维度(《中元远祭》)
异地纸烟回故乡的漂泊感,与万盏河灯浮水去的集体仪式形成张力。特别慰祭向南方一句,既可能指向地理上的祖籍方位,也隐喻精神原乡的追寻,使私人情感获得普遍性表达。
艺术特色:
声韵上严格遵循平水韵(《祭祖》押文韵,《远祭》押阳韵),但仗竹化蝶等创新意象打破陈规
结构上四首诗形成实景-远距-哲思-回忆的递进关系
现代性体现在将传统中元节俗(河灯、纸钱)与当代游子体验相结合
文化意义:
这组诗在2025年全球华人慎终追远的文化语境下,提供了传统节日书写的当代范式。尤其借云慰祭向南方等句,为数字时代的虚拟祭祀提供了诗意注解,使古老的祭祖传统获得新的情感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