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情
文/空谷幽兰
折一支最纯洁的荷莲,
做一盏最思念的心灯,
夜深人静,
轻轻放逐远行。
让河灯照亮父母探家的路,
让河灯带去我思亲的情,
在忽闪冥灭之中,
两界相向而行。
先考先妣望见了久违的儿女,
老泪纵横,
儿女感知了
永恒之恩,
万箭穿胸。
思念如灯亮到天明,
老屋的回味温馨无穷,
父母的爱无人能替,
两代人断舍离景如昨日仍灵。
父母恩重金不换,
渐行渐远孩肠青,
长江后浪推前浪,
神难阻挡盛衰程。
父母教诲铭牢记,
家国情怀一梦中。
![]()
赏析:中元情
一、意象解析:灯与莲的象征体系
荷莲心灯
开篇以“折荷为灯”构建双重意象:莲出淤泥不染,喻父母品格高洁;灯作媒介,连接阴阳两界。此典化用中元放河灯习俗,将宗教仪式升华为情感载体。
忽闪冥灭的灯光
“忽闪”写灯焰摇曳如呼吸,暗喻生死界限的模糊;“冥灭”则强化无常感,与末段“盛衰程”形成时空呼应。
二、情感结构:断裂与弥合
两界相望的张力
诗中父母“老泪纵横”与儿女“万箭穿胸”形成痛觉通感,以身体疼痛具象化精神创伤。这种双向奔赴的思念,颠覆传统悼亡诗的单向倾诉。
回环式时间观
“老屋的回味”与“昨日仍灵”打破线性时间,记忆成为永恒在场的第三空间,与佛教“中元”超度亡魂的原始意涵形成互文。
三、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
孝道伦理的重构
“父母恩重金不换”直击儒家孝道,而“断舍离景”引入现代家庭离散困境,传统价值在当代语境中产生新解。
自然哲学的隐喻
“长江后浪”句超越个人哀伤,将家族史纳入自然规律,与苏轼“逝者如斯”形成跨时空对话,赋予哀悼以宇宙意识。
四、诗学价值
此诗成功将民俗仪式转化为现代诗语,以“灯”为枢纽完成三重对话:与亡灵的对话、与传统的对话、与时代的对话。其创新在于将私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死命题,在古典框架中注入存在主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