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屏,中国当代百杰书法篆刻大师,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字忠豪,号静庐。1984年迁居深圳,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陶等,擅篆、隶、行、楷诸体,书作劲逸清隽,篆刻工稳清健。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东方艺术研究院教授、广东省艺坛书画院副院长。斋号静远草堂(1984年周谷城题写)。
徐子屏1988年创办深圳印社并任副社长兼秘书长。2003年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中国著名金奖艺术家。作品入选《中国印谱》《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等,代表作包括《百福百寿成语印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徐子屏隶书欣赏
惟善以为宝
能仁是我师
“惟善以为宝,能仁是我师”并非出自同一部典籍,而是后人将两句意旨相通的古语缀合成联。
“惟善以为宝”出自《礼记•大学》之《楚书》:“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国家最可珍贵的不是金玉,而是贤善之德、贤善之人;把“善”视为真正的国宝。
“能仁是我师”语源可追溯到佛典对释迦牟尼的尊号——“能仁”,梵文 Śākyamuni 意译“能仁寂默”、“天人师”。
宋人李纲《梁溪集》偈颂即云:“稽首释迦文,善逝天人师。”后人遂以“能仁”代指佛陀,并以“能仁是我师”表示以佛陀为导师,以慈悲为宗。
以善为无上珍宝,以能仁为根本导师——既崇儒重德,又尊佛行善,体现了“善”字贯通儒佛两家、互为表里的人生准则。
知者理事赏读:
上联出自《礼记•大学》,楚王以善德为治国至宝,彰显儒家明德修身的道德理念。
下联源自佛典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体现慈悲为怀的佛教精神。
徐子屏对此联的书写,横画起笔藏锋如“惟”字,收笔波磔舒展如“宝”字,庄重而不失灵动。如“善”字上密下疏,“仁”字左右呼应,体现儒家“中和”之美。墨色浓润处显儒家敦厚,飞白枯笔间透佛家空灵,与联文精神暗合。
联文将儒家的“善”与佛教的“仁”并置,彰显东方文化共通的价值追求。儒家重入世德行,佛教修出世慈悲,二者以善为纽带,形成修身—度人的完整境界。
在浮躁社会中,此联提醒人们以善德为立身之本,以仁爱为处世之师。徐子屏先生的隶书作品传递着儒佛双修的文人理想,此联不仅是文字艺术,更是文化精神的生动载体。
知者理事赋清平乐一首,以期同乐。
清平乐•观徐子屏隶书联
惟善为宝,能仁师表。静庐墨香萦篆袅,一纸儒风佛照。
横藏锋里乾坤,波磔外见天真。莫问红尘纷扰,但凭善字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