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基辅魂
填词/李含辛
铁骑惊寰宇!裂长空、寒星迸火,战云如怒。千仞冰河凝铁甲,万顷黑金擂鼓。问苍昊、谁持天斧?第聂伯涛吞虏舰,看孤城、血铸铜墙固。烽燧炽,破晨雾。
春雷蛰动摧枯木!指东方、白桦新绽,曙光初吐。百万青锋犁冻土,一脉丹心贯古。更听得、民声如虎:正义从来非幻梦,待晴时、鸽阵穿云去。天地裂,朝阳铸!
附录
李含辛《贺新郎·基辅魂》赏析
一、词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贺新郎·基辅魂》是当代词人李含辛创作的一首现代词作。李含辛(陕西礼泉人)是当代文坛颇具特色的跨界创作者,兼具多重文化身份,包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等。他的创作风格以"泥土味讽刺"著称,作品兼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他自诩"争做新时代打油诗中国第一人",提出"三新二意一透顶"的创作理念。
基辅作为乌克兰首都,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是东欧文明的摇篮。词中提到的"第聂伯河"是东欧第二大河,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最终汇入黑海,是俄、白、乌三族共同历史的象征。
二、词作内容分析
上阕:战争场面的壮烈描绘
"铁骑惊寰宇!裂长空、寒星迸火,战云如怒。"开篇即以磅礴气势描绘战争场景,"铁骑"象征军事力量,"寒星迸火"形象地表现了战火纷飞的景象。
"千仞冰河凝铁甲,万顷黑金擂鼓。"运用夸张手法,"千仞冰河"表现环境的严酷,"万顷黑金"可能指代石油资源或战争机器。
"问苍昊、谁持天斧?"以问天形式表达对战争根源的思考。"第聂伯涛吞虏舰,看孤城、血铸铜墙固。"将第聂伯河拟人化,表现其吞噬敌舰的威力,"血铸铜墙"则展现了基辅人民的顽强抵抗。
"烽燧炽,破晨雾。"以烽火破雾的意象收束上阕,既表现战争的惨烈,也暗示希望的曙光。
下阕:希望与正义的呼唤
"春雷蛰动摧枯木!指东方、白桦新绽,曙光初吐。"以"春雷"象征变革力量,"白桦新绽"在俄罗斯文化中象征爱情和忠贞,此处可能隐喻新生与希望。
"百万青锋犁冻土,一脉丹心贯古。""青锋"指代武器,"犁冻土"形象地表现解放的艰难过程,"丹心贯古"则表达了对正义的永恒追求。
"更听得、民声如虎:正义从来非幻梦,待晴时、鸽阵穿云去。""民声如虎"展现人民力量的强大,"鸽阵穿云"以和平鸽的意象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天地裂,朝阳铸!"结尾以天地裂变、朝阳重铸的壮阔意象,既表现战争的破坏力,也象征新生的希望。
三、艺术特色与主题思想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铁骑"、"第聂伯涛"、"白桦"、"鸽阵"等丰富意象,既有战争场面的壮烈描绘,也有和平希望的温馨表达。
情感表达:上阕以激昂悲壮为主,下阕转向希望与期待,形成情感上的起伏变化。
主题思想:词作通过描绘基辅的战争与重建,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创作风格:体现了李含辛"泥土味讽刺"风格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地域特色与宏大主题相结合。
四、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融合
基辅作为东欧的重要城市,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为词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辅曾是基辅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正教的传入对当地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词中提到的第聂伯河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河流,更是乌克兰民族历史和地理分割的象征。这种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使得词作在表达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总结
《贺新郎·基辅魂》是一首融合战争描写与和平期盼的现代词作。作者李含辛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将基辅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与战争主题巧妙结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正义的坚守和对和平的向往。词作既具有地域特色,又蕴含普遍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当代词创作的新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