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陈常河
编发:总编陈常河
散文:《盛世话收藏》
如今我依旧会去古玩市场逛,不再执着于捡漏,更多是享受那份氛围——看着摊位上的古瓷、旧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听藏友们聊鉴定技巧、讲古玩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种乐趣。盛世藏古玩,藏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对华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我们在收藏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在交流中延续文化的血脉,这或许就是收藏最珍贵的意义。
散文:《泰山游》
唐增虎(山东)
我的故乡在泰山脚下,垡宗庙北门近在咫尺。打记事起,泰山就像一位沉默的长者,把故事7揉进晨雾与晚霞里,陪着我长大。
儿时最盼夏夜,搬个小板凳坐在垡庙墙根下,听长辈讲泰山的传说。说那五岳之尊的山巅藏着神奇,铜钱在金牌上磨出微光,再嵌进玉牌里,给小孩戴上就能祛病消灾。那时总缠着大人带我去寻,却总被“等你再长大些”的话哄回来。后来才知道,这传说里藏着的,是老辈人对泰山最深的敬畏——它不仅是座山,更是双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每一块石刻、每一座庙宇,都刻着华夏的年轮。
再大些,终于能跟着家人登泰山。从一天门拾级而上,青石板路被千万双脚磨得发亮,路边的苍松斜斜探着枝,像在拱手迎客。过了中天门,十八盘的陡峭便扑面而来,石阶窄得只能容半只脚,攀着栏杆往上走,风里都带着喘。可每当想放弃,抬头望见“南天门”三个朱红大字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又咬着牙往上爬。到了天街,才算真正站在了“天上”,脚下是翻涌的云海,远处的碧霞祠金顶在阳光下闪着光,香火缭绕中,人们虔诚地拜着泰山奶奶,祈求平安。玉皇顶的碑前总围着人,历代皇帝曾在这里祭天,文人墨客也留下无数题字,指尖抚过那些斑驳的石刻,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脚步声。
山上的景致总看不够。黑龙潭的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阳光洒下来,水面碎成一片金箔;虎山水库的坝上吹着风,夏天能闻到山间草木的清香。还有那些藏在林间的山珍——雨后的蘑菇带着泥土味,核桃挂在枝头沉甸甸的,山民挑着担子叫卖,声音在山谷里荡着回音。最难忘的是看日出,凌晨三点就爬起来往观日台赶,裹着租来的军大衣,在寒风里等。当第一缕金光刺破云层,把天际染成橘红,再到整个太阳跃出云海,身边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那一刻才懂,为何古人要称泰山为“雄峙天东”。
这次回乡,除了登山,更重要的是探望大爷一家。推开熟悉的院门,满院的月季开得正艳,大爷笑着迎出来,手里还拿着刚烙好的煎饼,卷上大葱和酱,还是儿时的味道。饭桌上,亲人围坐,说的都是家乡的变化:垡庙周边修了新的步道,山下的民宿多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日子过得像泰山的日出,蒸蒸日上。
临走前,我们去了祖坟。在奶奶、父亲和叔叔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叩拜。风穿过松枝,沙沙作响,像是亲人在回应。心里默念着平安,祈求他们在天之灵能看到,如今的家乡,如今的我们,都好好的。
下山时,再望泰山,它依旧矗立在那里,沉默而庄严。它见证了我的童年,也见证了故乡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魂。这魂,是石刻里的文脉,是庙宇里的信仰,是十八盘上不服输的韧劲,更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根。只要泰山还在,这中华之魂,就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不倒不散。
散文:《听雨》
唐增虎(山东)
雨是天地间流动的诗行,落在四季的笺页上,晕开不同的墨色。若静下心来听,便能听出山河的脉搏,听出岁月的温凉。
春雨总来得含蓄,像位温厚的长者,携着“好雨知时节”的默契,在夜阑人静时悄然降临。北方的春寒里,雨丝细得像绣花针,沾在刚抽芽的柳枝上,给光秃秃的枝桠缀上点点晶亮;落在麦田里,土腥味混着新绿的气息漫开来,农人种在垄上的希望,便在这“润物细无声”的滋养里悄悄拔节。南方的春雨更显缠绵,杏花微雨里,乌篷船划过青石板桥,雨打芭蕉的声响伴着吴侬软语,连空气里都飘着湿软的诗意。这雨是“贵如油”的馈赠,浇醒了冻土,催开了花苞,让沉睡的大地慢慢舒展筋骨,露出鲜活的模样。
夏雨则是急性子的少年,带着不容分说的热烈,裹挟着电闪雷鸣登场。北方的夏雨来得猛去得快,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瞬间铺满天空,紧接着狂风卷着雨珠砸下来,砸在屋檐上噼啪作响,砸在窗玻璃上汇成水流。街道上的行人慌忙躲进屋檐下,看雨帘将世界隔成模糊的画,片刻后却又云开雾散,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给天边挂上一道彩虹。南方的夏雨更添几分壮阔,尤其是海南、台湾、广东的台风季,雨不再是零星的点缀,而是成了奔腾的洪流。狂风呼啸着卷起海浪,雨点像密集的鼓点,砸在椰树上、芭蕉叶上,发出震天的声响。可即便是这样的风雨,也拦不住山河的坚韧——台风过后,阳光重新洒满海滩,椰树依旧挺立,田埂里的作物抖落水珠,依旧朝着天空生长。一场夏雨,是天地间的酣畅淋漓,洗去了盛夏的燥热,也让万物在洗礼中愈发茁壮。
秋雨最是多情,带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温柔,悄悄漫过季节的门槛。北方的秋雨总伴着秋风,雨丝里裹着凉意,落在金黄的银杏叶上,落在火红的枫叶上,叶子便打着旋儿落下,铺成满地锦绣。田埂里的玉米、高粱早已成熟,农人披着蓑衣在雨中收割,雨滴落在饱满的谷穗上,像是给丰收的果实镀上了一层亮泽。南方的秋雨则带着几分湿润的愁绪,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古镇的青石板上,落在桂树的花瓣上,桂香混着雨气飘得很远,让人想起远方的归人。台湾的秋雨里,阿里山的林木被染成斑斓的色彩,雨雾缭绕在山间,像给青山披上了一层薄纱;海南的秋雨不似北方寒凉,却也让椰林多了几分静谧,听着雨打椰叶的声响,仿佛能感受到时光慢慢流淌的温柔。一场秋雨一场凉,雨丝里藏着岁月的从容,让万物在沉淀中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轮回。
从春到秋,雨落山河,听的是雨的声响,更是山河的脉动。春雨里,我们听得到大地复苏的生机;夏雨里,我们听得到万物生长的热烈;秋雨里,我们听得到岁月沉淀的从容。无论是北方的辽阔坦荡,还是南方的温润壮阔,无论是平静的细雨,还是激昂的台风,都藏着这片土地的坚韧与活力。如今的山河,早已不是旧时模样——坚固的堤坝挡住台风的侵袭,肥沃的田野里丰收年年,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海滨的城市里高楼林立。雨依旧在下,却再也打不散人间的烟火,拦不住前行的脚步。
听一场雨,看一幅江山如画;听一场雨,品一段岁月如歌。雨润万物,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润物细无声”的希望,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从容,再到如今国富民强的盛景,每一滴雨都在诉说着山河的变迁,诉说着龙腾东方的骄傲。这雨,是天地的馈赠,更是时代的回响,落在心间,便成了最动人的乐章。
《孔子故里知名作家文学社》
本刊文学顾问:陈文龙 金波 陈钦华 张耀光 黄秀峰 哈生寿 江铃 陈立强 秋枫
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文学总监:王德席
社 长:陈常河
总 编:陈常河
副社长:王小强 李宜普
主编终审:王小强
副主编二审:李宜普
管理部部长:张俊森
编辑部部长:陈常河(兼职)
宣传部长:杨保平 陈洁
现代诗收稿一审:陈常河(兼职)
古体诗收稿一审:张俊森
小说散文收稿:陈常河
编 委:王德席 秋 枫 陈长海 陈常河 王小强 李宜普 张俊森 杨保平 陈洁 唐增虎 刘 兵
(排名不分先后)
本刊合作平台:《黄果树文学社》《北方诗刊》《关东文苑》《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中华诗艺社》《宜昌文学》《枫叶诗刊》《凤凰山诗刊》《中国爱情诗刊》《当代短诗选》《汶水之滨》
投稿请加社长微信abcdef-668811
手机号131149101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