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
弦人(洛阳)
听同事大董讲起他两个堂侄儿的事时,我的心湖仿佛被轻风拂过,漾开层层柔软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大董的一个堂姐早年失去父亲,成家后夫妻勤勉辛劳,虽不算多么富裕,但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家里长出了两株倔强的新芽——大董的两个堂侄儿,自小就懂“争气”二字的份量。书本是他们的阶梯,笔杆是他们的武器,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兄弟俩相继考入大学,硬是把农村孩子的出身走成了向上的路。
大学里的时光,对他们而言从不是轻松悠闲的。当其他同学在假期里游历山水、享受青春时,他们却怀揣学生证,穿梭在餐馆、超市或汽车销售店、街边打字店之间,用打工的汗水换学费与生活费。掌心磨出的细茧,是他们颁给自己的勋章,也是送给母亲最踏实的安慰。
可即便忙碌如此,有些事他们却从来没忘——每年开学前,兄弟俩总会拎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去看望那位九十多岁的老太爷,也就是他们爷爷的父亲。袋子里装的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却是跨越两代人的牵挂,是他们记在心里的“应该做的事”。
大董见俩堂侄儿如此辛苦,又这般懂事,心疼得很。他悄悄通过微信给兄弟俩各转去一千元钱,希望能帮他们减轻些肩上的负担,可他们都是拒收。随之而来的是俩堂侄儿郑重又体贴的微信留言:“看望老太爷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儿!您挣钱养家也不容易。我们是男子汉,靠自己能完成学业。”
听大董说,他看到微信中发来的那几句话,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这眼泪里,有心疼,有欣慰,更有深深的敬佩。因为从这俩兄弟身上看到了超越年龄的坚韧、不向困境低头的自强,更有浸润在细节里的孝心和体谅。
这对兄弟,或许没有锦衣玉食的童年,却有着人生最宝贵的品格。他们俩如同两束微光,在平凡的日子里努力生长,不仅照亮了自己的未来,也温暖了身边的人。愿这份自强与孝心,能陪伴他们走得更远,愿往后的岁月从此对他们温暖相待……
如今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不卑不亢、内心有光、懂得感恩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着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困境从来不是退缩的理由,而是成长的养分;孝顺也从来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蕴藏在每一件"应该做的事"里的细腻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