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祭》
烽烟八秩忆峥嵘,血沃中原气未穷。
卢沟月冷刀光冽,太行烽高战帜红。
四亿同仇驱虎豹,九州共祭贯长虹。
今朝重整山河色,犹见英魂化晓风。
2025.8.31日
《纪念佟麟阁将军》
七月七日降甘淳,百年重霄祭金身。
赴死名将佟麟阁,生前至尊英气真。
当年芦沟烽火起,挥刀砍下倭寇沦。
敌我悬殊不畏惧,枪林弹雨似战神。
舞动高幡威武旗,豪情热血道君津。
英雄战亡堪壮烈,忠孝两全中国人。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7月7日
《第一枪响》
南昌枪响破长夜,赤帜高擎血染城。
九十八年风雨路,铁肩依旧护苍生。
2024.8.15日
七律·军魂浩荡
铁甲奔雷震九垓,千营列阵势如摧。
金戈映日寒光动,赤帜连天杀气回。
万里河山凭虎旅,三军肝胆铸铜台。
今朝秣马平戎处,不教胡尘度塞来。
2023.10月1日
五言排律.纪念八十年大庆颂
甲子复重轮,乾坤万象新。
金瓯承玉露,铁壁铸龙鳞。
北斗巡天阙,南溟跃巨鲲。
稻香连沃野,星火燎荒榛。
丝路驼铃远,云端汉使频。
曾闻烽燧暗,更见曙曦魂。
耄耋松犹劲,春秋笔有神。
尧樽斟北斗,禹甸纳千钧。
曙曦皴更见,烽燧暗曾闻。
汉使频划舟,驼铃丝路伸。
原野燎星火,赤热如井喷。
巨鲲跃南溟,天宫常娥巡。
龙鳞铸铁壁,玉露承金门。
重忆峥嵘月,万象渡乾坤。
2025.9.2日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今天观看大阅兵,轰鸣的礼炮震碎晨雾,钢铁洪流碾过长安大街。我望见三军将士的钢盔上,跳动着同一轮朝阳。当东风导弹的尾焰划破长空,耳朵里传来“祖国万岁”的吼声,激动不已!喉咙突然哽住!原来骄傲,是中华儿女血液里炸开的烟花。五千年文明铸就的铠甲,正以分秒不差的步伐,踏响新时代的强音。看到这一切真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即刻赋诗一首。
《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抒怀
八十烽烟化碧霄,三军列阵气冲飚。
曾驱倭寇山河复,更砺锋芒日月昭。
铁甲凝霜惊旧虏,银鹰裂帛慑今朝。
长安街外春雷动,万里扶桑浪自消。
阅兵式上,当老兵方阵缓缓驶过天安门时,他们颤抖的军礼和满襟的勋章,无声诉说着八十年前的烽烟。我父亲曾是一名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的高射炮指挥官,父亲曾说:“历史不是课本上的铅字,是活生生的人用鲜血写下的”。此刻,我忽然懂了,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更是为了传承那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最令我动容的,是“和平鸽”方阵飞越蓝天时,一位老兵突然挺直佝偻的脊背,对着天空敬礼。他的左手始终紧握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45年他与战友在战壕里的合影。记者后来采访得知,照片上的年轻人全部牺牲在了抗战胜利前夜。这一幕让我泪目:今日的和平,正是由无数个“未等到黎明的人”托举而成。今天中国的东风-5C: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具备全时戒备能力。中国东风-41: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飞行速度达20马赫,30分钟内可抵达全球目标。钢铁装备的轰鸣声中,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从1949年“万国造”装备的受阅,到如今99A坦克、歼-20编队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亮相,武器装备的迭代就是国家实力的注脚。当年用土雷炸毁日军坦克时,绝想不到
今天能目睹电磁炮、量子通信等尖端装备的展示。但技术的飞跃从未改变内核——正如解说员强调的:“这些武器只为守护和平。”当东风-41核导弹车驶过长安街,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强大,是让侵略者不敢觊觎,让同胞不必再经历“山河破碎”的痛楚。
作为退休多年的一员,我触摸过博物馆里褪色的红旗残片,听过老兵讲述战壕中传递红旗的嘶吼,更见证过脱贫攻坚路上党员们高举红旗的身影。每一页都是岁月的勋章,每一针线都缝着“人民至上”的誓言。此刻的热泪,是献给无数用生命染红旗帜的先烈,是致敬一代代接续奋斗的追梦人,更是对“红旗永远向前”的庄严承诺。我会将余辉在笔尖上践行“抗战精神”,与时代共同书写“抗战史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025.9.3日
勿忘国耻!振我中华!永葆爱国心!鹤坪
